第188章 夜读诗经之一八七《黄鸟》(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4. 粟:谷子,去皮后为小米,此处泛指粮食。
5. 不我肯谷:即“不肯谷我”。谷,通“谷”,本指谷物,此处作动词,意为“善、友好”(一说“养活”)。
6. 言旋言归:言,语助词,无实义;旋,返回;归,归家。
7. 邦族:家乡的宗族。
8. 粱:高粱,精美的粮食。
9. 不可与明:无法与他们明白事理(一说“明”通“盟”,指信守盟约)。
10. 诸兄:各位兄长,代指亲人。
11. 栩(xǔ):柞树,叶子可喂蚕。
12. 黍(shǔ):黍子,去皮后为黄米。
13. 诸父:各位父辈,代指尊长。
诗旨提示
《黄鸟》出自《诗经·小雅》,是一首描写异乡人遭受欺凌、渴望归乡的诗歌。诗中以黄鸟啄食粮食比喻剥削者的贪婪,以“此邦之人”的冷酷自私,反衬家乡亲人的温暖,反复咏叹“言旋言归”,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逃离异乡的迫切心情。其核心可概括为对压迫的控诉与对归乡的渴望,反映了周代社会的人际矛盾与游子心态。
《诗经·小雅·黄鸟》宛如一首从流亡岁月中飘来的悲歌,以质朴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出流民在异乡漂泊的艰难处境与内心的痛苦挣扎。全诗采用反复咏叹的形式,将流民的无奈与思乡之情层层推进,如泣如诉,令人动容。
第一联:初尝异乡苦涩,萌动归乡之念
“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 诗一开篇,诗人便对着黄鸟发出急切的呼喊。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只黄鸟停歇在榖树上,肆意地啄食着粟米。这本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场景,然而诗人却赋予了它别样的寓意。在这里,黄鸟啄食谷物,象征着异乡人对流民的无情剥削。每一粒被黄鸟啄食的粟米,都如同流民们辛勤劳作所得却被异乡人肆意掠夺的成果,这一景象深深刺痛了诗人的心。
“此邦之人,不我肯谷。” 诗人直接道出了内心的委屈与不满,他抱怨着这个地方的人,不愿意善待自己。在异乡,流民们本就背井离乡,生活艰难,却还要遭受当地人的不公正对待,这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谷” 在这里意为善待、容纳,可这些异乡人却对他们如此冷漠,甚至加以剥削,这怎能不让诗人感到寒心?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在遭受了种种不公后,诗人终于下定决心,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亲人的身边。这一句简单的话语,饱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温暖亲情的渴望。故乡,在此时成为了他心中唯一的慰藉和归宿,那里有他的亲人和熟悉的一切,是他心灵的避风港。
从艺术手法来看,此联巧妙运用比兴手法,以黄鸟啄食起兴,自然地引出对异乡人的抱怨。这种手法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让读者更能体会到流民在异乡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的痛苦。这一联不仅反映了流民在异乡的困境,更表达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异乡人的不满,为全诗奠定了悲伤而无奈的情感基调。
第二联:信任崩塌,归乡之情愈浓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第二联再次以对黄鸟的呼喊开篇,场景略有变化,黄鸟停在了桑树上,啄食着粱米。这一重复的句式和相似的场景,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黄鸟象征意义的印象。在这里,黄鸟啄食粱米,进一步象征着异乡人对流民更多的掠夺和伤害。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 诗人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深,他认为这个地方的人,根本无法与之讲诚信。在异乡的生活中,流民们可能遭遇了种种欺骗和不公,这让他们对异乡人彻底失去了信任。“明” 在这里意为讲诚信、明事理,可这些异乡人却让诗人失望透顶。这种信任的崩塌,使得诗人在异乡的生活更加艰难和孤独,也让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