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年风俗(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守岁与踩岁:饭后撤去残席,天地桌供品依旧。全家围坐一起,嗑瓜子、吃花生糖果、聊天说笑,通宵达旦,谓之“守岁”。庭院及主要通道遍撒芝麻秸,人行其上“嘎吱”作响,称为“踩岁”(“碎”谐音“祟”),取“踩碎(祟)迎新,步步高升”之意。

放鞭炮与忌门:子时(午夜十二点)将至,全城鞭炮声骤然轰鸣,震耳欲聋,持续良久,意在驱赶“年”兽,辞别旧岁。鞭炮燃放后,大门紧闭,称为“忌门”,不再外出,亦不接待外人(拜年始于初一),一家人安静团聚。

三、正月:拜年贺岁,祈福游赏

拜年:正月初一清晨,开门首件事是燃放“开门炮仗”。早餐必食素馅饺子(取“素静平安”之意)。

穿戴一新后,首要向家中供奉的神佛、祖先牌位行礼。接着晚辈依序向长辈行磕头礼,口称“给您拜年啦!”,长辈则赐予压岁钱(用红纸包裹)。

同院或近邻街坊亦互相串门道贺,作揖问候“过年好”、“您吉祥”。

庙会:正月初一开始,各大庙会次第开市。厂甸庙会规模最盛,琉璃厂东西街,摊棚林立。

风车呼呼作响,大糖葫芦红艳夺目,空竹嗡鸣起伏,年画、玩具、小吃琳琅满目,人流如织,摩肩接踵。

白云观庙会则以“摸石猴”(祈求平安)、“打金钱眼”(祈求财运)等特色活动闻名。

庙会集中展现着老北京的年节风情与民间活力。

破五: 正月初五称“破五”,此日之前诸多禁忌(如不动针线、不倒垃圾等)宣告破除。

清晨再次燃放鞭炮,称为“崩穷”,驱赶晦气。此日必吃饺子,称为“捏小人嘴”,寓意新一年不受小人侵扰。

人日与元宵节:正月初七为“人日”,传说女娲于此日造人,家家食面条,寓意健康长寿。

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为春节尾声高潮。四九城内,处处悬挂彩灯。家家户户煮食元宵(或汤圆),象征团圆美满。孩童提灯夜游,街巷流光溢彩。

部分公园或空旷处有放“花盒子”(简易烟火)之举,引得众人翘首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