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机制扩散,城市自进化(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雨后的星城市,天空泛起一层淡蓝的薄雾,市政大厅前的国徽在微光中显得格外庄重。

李一凡站在市委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远处刚刚恢复通车的五号高架,那条他亲自推动规划、率先完成5G信号全覆盖的干道,如今不仅承载着城市的车流,更成为全国试点城市竞相模仿的模板。

“书记,中央那边传来最新消息了。”陈晓峰抱着一沓资料走进来,神色间带着几分难以抑制的振奋,“工信部已经正式下发试点通知,越海市和盘川市确定成为机制中枢复制落地的首批试点城市。”

李一凡没有转身,似乎仍沉浸在思考中,直到手中的咖啡微微溢出,他才缓缓说道:“从星城出发,真正意义上的机制试点要开始全国复制了。”

“这次他们下手很快。”陈晓峰点头,“中央党校那场汇报之后,朱振亚主任那边连夜给相关部委写了内参,说星城市这套‘程序性治理模型’已经达到可调用状态。”

“越快越好。”李一凡语气低沉却坚定,“一旦滞后,地方城市的自主试验就会被旧机制反噬。”

他缓缓转身,目光落在桌面上的那张图纸上。那是星城市政府与凡星智控联合设计的“治理机制模块构图”,上面标注着五个核心系统:应急响应、网格化民生调度、基层治理、医疗协同、交通智能决策,每一个模块都由独立的“中枢节点”支持,能够在不同城市环境中实现低门槛移植。

“书记,我们是不是要组建支援队?”陈晓峰试探性问道。

“不是支援,是共建。”李一凡淡淡道,“派出五支队伍,每支队伍以一名副局级技术官员挂帅,带一组架构师、一组制度设计专家、一组数据接口工程师。”

“是。”

“让他们去越海、盘川,不是帮他们建设,而是把我们星城的标准带过去,在当地政府中孵化出新的机制中枢。”

“书记的意思是?”

“我们不是在做援建,我们在输出星城市的制度供体。”

说到这里,李一凡手指轻敲着桌面,“星城,不再只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制度产品。只要我们的机制可以复制,哪怕政绩不写在我们头上,影响也会如水面扩散。”

此时,市政府五号会议室中,五位即将出征的技术架构组成员正在接受出发前最后的集训。凡星智控的数据首席田志新亲自主持。

“你们每个人代表的,不只是技术能力,而是制度深度。星城市不是因为硬件领先,而是我们在机制设计上做到了数据、权责、治理的耦合。”

他指着大屏幕,“请记住,我们不是技术输出者,是机制携带者。”

与此同时,越海市政府大楼内,一位年轻的女副市长正对这份从星城送来的试点材料反复研读。她叫赵萍,刚刚从国研中心挂职归来,对于制度变革有着近乎本能的敏锐。

“星城市这套机制……可不是普通的信息化工程。”

她目光落在一行字上:“权力即接口,治理即响应,制度即系统。”

她轻轻叹息,“这是要动大夏基层治理的根。”

“通知五个相关局委,下午召开专题机制学习会,务必全员到场。”

而在另一边的盘川市,市委书记梁天荣正紧急召集班子成员开会。他手中拿着的文件,是中央下发的《关于支持星城市机制中枢试点向重点城市推广的意见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