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通往中枢的提案书(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的航班从星城起飞,李一凡坐在公务舱内,一身深色西装,神情平静,窗外云海如墨,他的手中却捧着一份厚厚的文件材料。
这份材料,是星城市委、市政府与凡星智控、潇湘省电子政务办公室共同起草的报告,标题只有十个字:
《星城样本:权力机制系统化建议案》。
文件封面干净利落,却承载着李一凡五年来布局的全部心血。重生以来,他第一次不是从下而上的发声者,而是作为一座城市、一整套治理体系的构建者,向国家权力中枢提交一份全局级别的方案。
他很清楚,这不是一次常规的汇报。
这是通向大夏制度高峰的一次资格审核。
“书记,还有二十分钟落地,中央党校的秘书组已经安排了车辆,另外,国研中心的朱振亚主任也会列席今天的内部汇报。”陈晓峰小声提醒。
“朱主任?”李一凡眸光微动。
“对,据说他这几个月一直在调研地方治理改革,原本计划去雄安,结果看了我们这份报告后临时改行程。”
李一凡轻轻点头,没有多说。
飞机落地后,专车缓缓驶入中央党校西门。安检严密,气氛沉肃。同行的还有潇湘省经信厅副厅长、市委政研室主任与凡星智控副总经理。整个汇报小组不足十人,却被安排进入了主楼四层的封闭会议室。
会议桌上,已有数位中央机构的官员静候——工信部、国家行政学院、国家网信办、中组部……李一凡目光一扫,已心知今日的份量非同寻常。
汇报正式开始时,没人做寒暄。李一凡站在正中,语速不快,逻辑分明:
“5G不是一项产业政策,而是一种权力结构的重构机会。星城市用三年时间,搭建了一个兼具技术、制度与执行体系融合的治理样本,我们称之为‘机制中枢’。”
“这一中枢,有四个核心特征:第一,数据是结构;第二,规则写进系统;第三,响应即执行;第四,权责同步映射。”
“我们不认为地方可以完全自下而上重构权限边界,但可以通过系统设计,完成权力响应模型的重组,并逐级推送至省级再至中央,实现权限动态上行。”
此话一出,坐在角落的朱振亚轻轻放下手中的笔,神情第一次出现兴趣。
李一凡没有停顿,接着点出核心:“我们不主张把星城市的系统照搬到全国。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可被调用、可被编程、可被调整的模块化治理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城市是主执行端,省是调度器,中央是机制提供者与宏观接口管理者。”
汇报整整持续了四十分钟,无一人打断。
最后十分钟,他出示了一页纸,上面赫然列着五项建议试点领域:基层矛盾调处、医疗资源协同、智能交通决策、网格化应急响应、信用体系共建。
“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可以由五个城市组成开发集群,并与国家相关部委对应对接接口标准。我们愿意承担第一个模块的首发设计与深度测试工作。”
话音落地,全场沉默了几秒。
朱振亚敲了敲桌面,转向工信部代表:“你们上次不是还在讨论‘制度容器’的具体路径?星城市这个东西,我觉得可以拿来测一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