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险恶(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外头一个,家里一个,这才是他想要的最理想的状态。
至于谁是外头的那一个,谁又是家里的那一个,不争论,一夫各表。
大家关起门来,都是正宫。
搁置争议,共同对韩伯爷进行开发。
想来想去,韩复将苏清蘅她们安置在了原来的襄京府衙,在新伯爵府建成之前,这里就临时客串伯爵府。
安顿好了以后,已经是晚上了,苏清蘅很大度的表示,想要缓几晚上,恢复一下,让韩复去陪麦冬。
靖武伯爷与玉虚宫清蘅子大婚的消息,早就传遍了襄郧两府一十三县,襄阳城人人皆知。
赵麦冬尽管早有心里准备,但心中其实难免会失落吃醋。
见韩复回城后的第一晚,居然是到二进小院来住,高兴的都跳了起来。
伴随着两人纠缠着滚起了床单,连日来的委屈和酸楚,都消散在了一次又一次的疾风骤雨,娇莺恰啼之中。
......
第二天,杨文骢、张文富和郑成功等人来向韩复道别,他们已经知道了南都陷落,弘光皇上被俘的消息了,人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有一种大?倾覆,世界末日的感觉。
韩复照旧进行了挽留。
杨文骢这一个多月相处下来,对韩复的为人有了极大的改观,襄阳之繁盛,襄樊镇之雄壮,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各级官员相处得也很愉快。
对于韩伯爷的挽留,他是真有些意动,但还是决定先回去,与姻亲马士英商量之后再作决定。
张文富没有个当首辅的姻亲,他原先受郧阳的高臬台节制,如今高臬台都在给韩复当差,他自然也没有什么心里障碍。只是此人很有几分侠气,说这趟是奉诏出使,自然要回去覆命。弘光朝廷倒台了,江南士绅势必会拥立新
君,他向新君交接完差事之后,再做决定。
韩复也没有过分的强求,只是取来一副弓箭,递给了郑成功。
“大木吾弟,月以来,你我兄弟二人时常把酒言欢,谈兵论剑,实乃生平一大快事。此番一别,不知何日再见,临别之际,特以此物相赠。此乃本藩所用,曾在清河之畔,一箭射落鞑子伪智顺王尚可喜,今日交给吾弟,
盼吾弟心中长存忠义二字,不忘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义!为兄在西,吾弟在东,各自奋斗,终有扫清妖氛,还县郎朗乾坤的那一日!”
又挥毫泼墨,写了一首相赠,内有“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玄武湖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之句。
郑大木同学正是刚刚毕业,最为热血沸腾的年纪,听了大哥的话,看了大哥的诗,激动地浑身都有点抖。
撩起袍子,一头磕在了地上,高声道:“大哥,大木此去,惟有毁家纾难,厉兵秣马,不破鞑虏,誓不罢休!”
他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这才爬起来,接过那副弓箭和条幅,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这一行人来的时候,朝廷尚在江左偏安,等到走的时候,朝廷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局势变化之快,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韩复正好也想要掌握浙一带的第一手情报,就安排了几个军情局的探子随行,并且亲自安排了路线,免得这些人半路被清军或者乱兵截获,那自己罪过可就大了。
与此同时,韩复开始密集的召见各营、部的将领,还有各司、局、房的主事。
襄樊镇的权力相当集中,韩复走了一个多月,需要处理的事情堆积如山。
他必须要亲自给那些积压的文件做批示,忙得不可开交。
与此同时,又派出大量的探马,主要探查兴安州、南阳、荆州、武昌一带的情形。
根据韩复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在原本的时间线上,阿济格六月班师、多铎也于九月回朝,清廷以为天下已定,于是安排了个小贝勒到南京接替他们负责江南军务。
此人是代善之孙,名叫勒克德浑,相当的年轻。
年轻到什么程度呢?
按照主流的说法,此人生于1629年,这个时候才十六七岁,可马上就要成为清廷在“东南军区”的司令员了。
简直闻所未闻。
另外一种说法是勒克德浑生于1619年,这样的话,此时二十六七岁,还是很年轻。
勒克德浑在清军入关之前名不见经传,入关之后,才开启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但死的很早,职业生涯很短暂,仿佛就是为了打崩唐、鲁政权和大顺军余部来的。
但这是原本的时间线,在这个世界里,由于出现了樊城大战这样的黑天鹅事件,阿济格还会不会凯旋回京,谁也不知道。
韩复必须要做一个确认。
同样,大顺东路军在李自成死后,群龙无首,游荡在湖北湖南一带,但此时具体在什么位置,韩复也不知道。
而另外一支从陕北撤退下来的大顺军,史称西路军,这伙兵马经由四川转战到了湖北西南部的山区,目前具体到了哪里,同样很模糊。
十来天之后,前方陆续有消息传来,韩复终于对湖广一带的形势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起立!”
是日一早,韩复刚踏入中军衙门议事堂,屋内左右两边的襄樊镇高级将领,就立刻起身立正,目光追随着韩大帅的步伐而移动。
在这样的注视之下,一身戎装的韩大帅走了进来,在上首站定,随即肩膀一抖,披在外面的大氅,很自然的就落入到了身后侍从官的手里。
他右臂伸出,往下稍微压了压,立刻又有侍从官高喊道:
“坐!”
哗啦啦,众人又随之坐下,都是两腿并拢,腰板挺直,目不斜视的样式。
韩复目光从左扫到右,又从右扫到左,对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满意。
他接过指挥棒,侧身面向身后的巨幅地图,一张口,奉化腔差点都要出来了:“徐......襄阳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
下面的宋继祖、冯山和叶崇训等人,都竖起耳朵的听着,感觉大人今天的官话,怎么还有浙江口音了呢?
莫不是被郑大木给感染了?
“113......“
韩复干咳两声,也是调整了过来,哪有请申请到常凯申的啊,那太可怕了!
“襄阳为东西汇集、南北要冲之地,历代为兵家所争,如今天下之势汹涌,军情简报已经发下去,诸位想必都是看过了的。”
他前段时间自己起草了一份介绍如今形势的文件,发给襄樊营的部分高级将领作为参考。
南京陷落,朱由崧被俘,这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情,可李自成意外身死,这却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大家虽然集体做了大顺的贰臣,但很多人本来还寄希望大顺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好牵制清军主力,为襄樊镇练兵发展争取时间。
这时噩耗接连传来,都让人有一种前途渺茫的感觉。
“世事如此,悲春秋是没有用的。如今朝廷官军被鞑子一扫而空,顺军自李闯王崩殂之后,群龙无首,流荡于大湖南北一带。彼等虽为贼,但亦有民族气节,不愿做?发之丑类,因此,亦需能站稳脚跟之地盘。”
“清军方面,阿济格接受左军投降之后,顿于江北一带,似有乘勇追穷寇之势。
“至于我襄樊镇,又如楔子一般,钉在汉水中段,阻遏南北,断绝东西。”
“又有李过等大顺军余部,从四川而来,驻足于鄂西南一带。”
“此四股兵马,有如四足鼎力,又如四虎相争,势必会有一场大战。”
“而所有争锋汇聚的焦点......”
韩复拿着指挥棒,在地图上游弋,最终在一个代表城池的正方形上重重地点了点:“就在此处!”
ⓘ 𝔹 Ⓠ 𝐺. v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