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大婚(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伯爷明鉴,其实细细说来也不多,因为这些田土好多都是托庇在太和山的,只是挂个名,实则收租极少。剩下的部分,则由各宫各观去分,如此一来,每家多者不过百余项,寡者只有几十顷。”周进庵缓缓言道:“而且这些

田土好多都是在均州、谷城、光化、郧阳、乃至邓州等处,自崇祯间流贼四起之后,这些庙产要么被人侵占,要么就此荒废,咱们不过是徒有其名罢了。”

“有名头就行,有名头就好办事。”韩复很有信心。

他掌握的暴力机器可不是吃白饭的,除非是过于深入敌占区的田土,否则的话,甭管是被侵占的还是荒废的,他都能收回来。

“伯爷说的是。”周进庵被敲打之后,表现出小绵羊般的温顺,老爷让干啥就干啥:“奴婢查过了,紫霄宫各项产计有一百一十七顷,其中赐田四十顷,两百年间陆续购置的香火田大约五十顷,剩下的都是豪门托庇或者信徒

奉献的功德。”

“后来购置和托庇的这些,现在是不是收不上租了?“

“伯爷明鉴,御赐香田大多在山下,情况还好些,剩下的这十来年间,确实很难收到租税。”

“嗯,这个事情可以慢慢谈,紫霄宫既然主动站出来,咱们可以多给他些好处,但土地的所有权,是一定要从宫观这边剥离出来的。”

“是了。”周进庵没有二话。

“对了,你见过铁庵公没有?就是夷陵文安之,原先做过南京国子监祭酒。”

“回伯爷的话,铁庵公于先帝在时便赋闲多年,在荆楚颇有名望,崇祯十六年时到过太和山游历,奴婢与他见过。”

“关系好不好?”

“呃,奴婢不敢欺瞒伯爷,实则铁庵公为人介耿直,对奴婢这等中贵提督,亦不假辞色,奴婢实不敢说与铁庵公相熟。”

“哦,这样啊。”韩复点了点头,又问:“那你见过襄王或者唐王没有?”

周进庵一愣,有点跟不上韩老爷的跳跃思维,只得老老实实答道:“好教伯爷知道,奴婢是崇祯十五年到的太和山,其时老襄王已被献贼所害,而南阳唐王一系,大唐王早就被禁锢在凤阳高墙内了,小唐王亦薨于崇祯十四

年,奴婢都无缘得见。”

“那行,没别的事了,你先去忙吧。”

打发走了周进庵,韩复拿出纸笔,当即算了起来。

穿越过来这么长时间,他对此时荆湖一带的土地产出,也算是有点了解。这十一万亩的土地,假设旱田四成,水田六成的话,正常年景,按照五成收租,至少也有八万多石了。

这八万多石的粮食,除去返还给太和山道士的部分,还能多养几千个脱产的战兵。

更为关键的是,有了这么多的土地,就能够多建几十个屯堡,安置个一两万的流民了。

这将极大的增强自己的战争潜力。

有基地可以种田爆兵的感觉,就是他奶奶的爽啊。

其实韩复也没真闲着,他要写请帖,要做纺织、建材、琉璃厂的规划,要处理从襄阳发过来的政务,要关注剿匪的进展,要思索如何分化太和山群道,将武当山的资源全部握在手里,还要思考军队改制、设立钱庄、发行货币

的事情。

他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分为了几项,都列在了本子上。

首先是武当和建设这两个大类,都是正在进行时。

田土的产权还有收取香税的权力,是一定要收归公有,由襄樊镇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的,这是一个不能谈判的问题。

也就是说,襄樊镇要在韩伯爷大婚之后,收回太和山的这两项权力,是一个不能谈判的问题。

区别只在于使用什么样的方式。

韩复当然愿意谈,真心实意,绝无半点掺假的愿意与这些道士们坐下来谈,可以让步,让步给自己人嘛。

但谈判只是一种手段,他可从来没有说过,要放弃使用武力解决问题。

谈不拢就打嘛。

总之,大婚过后,武当山是一定要姓韩的,区别只在于,取得冠名权的方式。

他没那个时间和精力,过多的耗在此处。

大婚过后,上武当山金顶祭拜真武帝君像时,就是最后摊牌的时候。

而建设方面的事情,纺织厂和水泥建材厂已经都挖好了坑.......不是,已经都找好了股东,按部就班的推进就可以了。

琉璃厂的话,竹山县的砂石质量其实还不错,也有相应的手工业基础,最为重要的是,竹山县就在汉江第一大支流堵水河边,航运比较发达,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选址应该就在那边了。

不过他出来太久了,可能不一定有时间亲自到竹山去,到时让李铁头、王宗周和丁树皮他们去办就好了。

剩下的都是回襄阳以后要处理的事情,最大的议题就是军队扩招和改制的问题。

这还涉及到宋继祖就任务司总务长之后,军队派系平衡和权力重新分配的问题。

这是必须要慎之又慎的事情。

韩复现在脑海中有一些想法,但不论是军队的改制还是扩编,都需要有一块大大的蛋糕作为支撑。

他这次到武当山来,就是为襄樊镇寻找新的蛋糕来的,不过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一种叫做“法定货币”的神奇物品,将辖区内的所有资源整合起来。

这也是他回去之后,就要立刻着手去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襄樊镇要何去何从的问题。

他现在觉得能消化掉辖区内的资源就已经很不错了,对于扩张地盘并没有什么急切的需求,在这乱世里头,地盘越大越扎眼,未必是好事。

想来想去,在战略上需要去做的大约有几件。

首先是帮吴三桂在南阳站稳脚跟,使得他不至于因太过拉胯而被清廷给撤换,如此,便能稳住北部态势,让襄樊镇有一个相对安全可控的发展环境。

其次是联络何腾蛟、堵胤锡,以及大顺军和左军的残部,一定要稳住明廷在湖南的存在,千万千万不能让清军在湖南打通关,不然的话,即便是北边稳住了,襄樊镇南边还是要漏风。

基于这个战略考量,襄樊镇今后一到两年的主要作战目标,大约就是在荆州往南,往东的战场上。

不需要有太过亮眼的,像是樊城之战那样的表现,锻炼部队、蚕食清军有生力量,帮明廷站稳脚跟才是主要的目标。

这两项战略如果能达成的话,就试着通过贿赂、发展内线、建立敌后根据地等手段,打通长江航线,获得出海口,从海外赚回内地发展所急需的银子。

当然,今后的一两年里,襄樊镇也不是完全的守成,还需要密切地关注大西政权的情况,在合适的时候,可以趁机入蜀。

如果能拿下四川的话,对襄樊镇而言,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这项战略的问题在于,陕西清军也不是吃素的,而且孙可望、艾能奇、白文选和李定国这些大西军将领估计也不会鸟自己。

这也是韩复迫切需要和文安之建立联系的重要原因。

文安之如果能为自己所用,或者能达成盟友关系的话,就可以让他去做这个事情。

韩复忙来忙去,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乙酉年六月十五。是日天喜入命,红鸾高照,宜嫁娶、求嗣。

正是他韩某人大婚的日子。

ⓘ𝓑q𝐺. vⓘ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