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太监(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需要任何人提醒,韩复一眼就认出来,谁是自己未来的岳丈。
其实是个人都能看出来。
走在最前头的一共三个人,一个老太监,一个中年师太,另外一个可不就是玄虔真人了么。
玄虔真人大概五十来岁,脸颊清瘦,个头中等,穿了件很普通的松江布道袍,腿上还打着行缠,看起来朴素中自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
看到此人,韩复莫名有些熟悉,怔了怔才想起来,张维桢那老小子也经常做这种打扮,敢情模仿的就是武当山上的这些道长啊。
玄虔走得匆忙,来不及换衣服,只带了柄拂尘。
其实拂尘确实是道门中很重要的一个文化标识,但并不像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几乎人手一个。
只有修行有道,地位尊崇的高功法师,住持们,在很正式的场合才有资格携带和使用。
平常拿着个拂尘晃来晃去,是很有失体统的。
韩复今天早起就在林霁儿的服侍下换上了官袍,这时快步上前,迎了上去,然后在数步之外站定,抬手抱拳举至前,躬身长揖,道:“晚辈韩复,虽在行伍,亦久仰玄门清范,今日得见真人,实则三生有幸。太和山为天下
道门垂范,今日晚辈等前来叨扰,不胜惶恐之至。
按理来说韩复是晚辈,见的又是未来的岳丈,是应该大礼跪拜的。
但他同时又是伯爵和开镇总兵,世俗身份远在道门提点之上,如何见礼的问题,一路上他和高斗枢、杨文骢都讨论过,这俩权威人士一致认为,要执晚辈礼,但不可先行跪拜,拱手长揖即可。
玄虔真人站立原地,受了他一礼,瞳孔收缩,面上止不住的讶然之色。
他第一次听闻韩复的名字,大概在去年襄京之乱后。
襄京之乱持续数日,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彻底打破了京府原来的权力格局。
关于这场乱事究竟是因何而生,因何而起的,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到现在他也没有明白。但不容否认的是,襄京之乱后,韩复这个原先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小小将领,迅速崛起,一下子就攫取了大顺在京府的所有权
力,成了这片土地事实上的主人。
随后西平高斗枢,南定荆门州,北拒吴三桂,做到了李自成、左良玉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后来又出人意料的重奉明廷正朔,受封武伯,成为鄂西一带人人谈论的焦点人物。
在那一桩又一桩的传奇故事里,此人的所作所为,其实非常不符合道门对于一个有德之人的评判标准。
韩再兴岂止无德那么简单啊?
简直就是杀人无算,为达目的用尽机关算计的卑鄙小人。
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仅仅是玄虚,在常静师太、天道长、灵素道人的眼里,韩复就是这么一个形象。
后来听说石玄清居然就在韩复身边,玄虔这才开始逐渐的对韩复多了一些了解。
知道此人上位的手段虽然不那么光彩,但掌握权力之后,首先恢复秩序,又做了一些劝课农桑、赈济灾民的事情,并且他个人其实也没那么的残暴,生活甚至称得上简朴。
每天早晚吃的只有清粥一瓶,咸菜几盏;并且只有一个侍妾,还是曾经共患难过的。
相比较杨彦昌、路应标、冯养珠这些人,确实算是道德模范了。
后来蘅儿下山,与韩复有了直接的接触,玄虔对于韩复又有了更多的了解,渐渐的在心目中勾勒出了一个枭雄的样子。
这才有了合作的念头。
只是对于韩复本人,玄虔夫妇俩一直以为,石玄清也好,包括蘅儿、霁儿也好,他们说的所谓的风华正茂,所谓的姿貌丰美,那都是客气话,在他们的刻板印象里,乱世枭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能打仗又会作诗,那妥妥就
是曹阿?再世啊!
曹阿瞒是啥样子?戏文里都说了,就是个矮黑胖子啊。
但是这时,见到韩复,夫妻俩都有些惊讶,这哪里是矮黑胖子啊,简直就是翩翩美男子。
瞬间就理解了,为什么先前蘅儿回来的时候,那般为韩复辩解说好话,每次提起此人时都极有兴致,一副不嫁不成的样子。
人天然就喜爱美好的事物,反映到具体的个体上,长得漂亮的人,尤其是那种端庄大气,相貌堂堂之人,自然更容易赢得人们本能的好感。
这时玄虚等人见到韩复,就是如此。
他身后的夫人陆月华已是嘴角微微勾勒,端详着未来的东床快婿,越看越是喜爱,眉眼间已满是笑意。
“爹。”
人群中清蘅子喊了一声,玄虔这才回过神来,也拱手作揖,道:“伯爷玉趾亲临,跋涉而来,小道等有失远迎,已是惶恐无礼,真人一说,何敢当?”
两人初次见面都很客气,给足了彼此面子。
韩复又侧过身来,给玄虔介绍随行的高斗枢、杨文骢等人。
高斗枢镇守郧阳多年,在鄂西一带相当有名望;杨文做官政绩平平,但在文艺界地位很高,与董其昌齐名,又是马士英的妹夫。
不仅这两人是士林名流,那个年轻的武官,居然还是南安伯的大公子。有他们在迎亲队伍里,简直给玉虚宫增添了许多光彩。
玄虔等人自是又寒暄客套了一番。
几人互道久仰,互相吹捧之间,韩复只觉两道清香扑面而来,陆月华和常静师太并肩站在跟前,正笑吟吟的打量着自己。
常静师太是遇真宫的主持,遇真宫和玉虚宫一样都在太和山下,相距不过数里,平常来往比较多。
后世武当山附近的地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伴随着丹江口水库的修建,原来的均州古城也被淹没在了水库当中。而遇真宫同样命途多舛。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时发生洪水,冲垮了一部分屋舍。90年代的时候,当地政府又将遇真宫承包给了外地商人开办武馆,结果后来遭遇火灾,主要宫殿几乎都被烧毁了。
当然了,这时遇真宫还保存完好,宫内有两百多间房屋,是太和山一处比较大的宫观。
由于就在山下,香火繁盛,产业也多,世俗化程度很高,和玉虚宫一样,多少与山上的那些卫道士们格格不入。
遇真宫就在道旁,盛世的时候自然是一大便利,但在乱世,面临的威胁同样很大,一旦韩再兴以武力取之,遇真宫如何抵挡?
抵挡不住的。
与其撕破脸,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搞好关系,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常静师太看着也有五十来岁,穿了件没什么装饰的道袍,见到韩复,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显得很平易近人的样子。
陆月华是玄虔的道侣,也是清蘅子的生母,看着比常静师太年轻多了,面容温润,眼神宁静深邃。头上绾了个颇为繁复的发髻,身穿藕荷色长裙,花纹款式虽然朴素,但料子却是极有质地的。
言语相接,举手投足间,很有种贵妇的风范。
这位未来的丈母娘,毫不吝啬对韩复的喜爱与欣赏,但反倒给韩复一种摸不透心思的感觉。
这边不是清蘅子的亲娘,就是清蘅子的师姑,反正都是长辈,韩复也不摆架子,同样执晚辈礼相见,并各有礼物相赠。
所谓礼物,就是襄樊镇的老三样:香烟、香水、香皂。
来武当山进香的香客,五湖四海,什么地方的都有,其中不乏大家闺秀,贵妇名媛。香烟就不说了,香水和香皂如果有陆华和常静师太带货的话,那可是这两样东西冲出湖广,走向全国的极大助力啊。
𝐼 b 𝑄 🅖. v 𝐼 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