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魔法(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水泥厂、建材厂和玻璃厂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毫无疑问的重工业。

由于需要大量的水力设备,因此成本的大头在平整土地、修路和开凿水渠上。

在没有蒸汽和更加现代的动力之前,水力就是韩复推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是绝对不能省的。

除此之外,建筑成本和设备本身的成本也要占大头。

人力成本反而是最不值一提的。

甚至还不如畜力值钱。

这三大工厂想要弄好了,韩复估摸着,至少要四十六万到五十两白银。

远远超过了目前襄阳府和郧阳府一年赋税的产出。

投资固然重大,但一旦能够落成投产,那对整个下荆南道,对整个襄樊镇将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放眼整个九州赤县,谁敢与我韩大帅争辉?

水泥建材是要优先保障自己供应的,但是高纯净度的玻璃,却是一个可以用来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尤其是日本。

中国是个贫银国,银资源相当匮乏,但日本不是。

日本可太银了,银资源相当相当丰富。

石见银山是此时全世界最大的银矿之一,甚至没有之一。

此时整个东亚,都没有高纯净度的玻璃,襄樊镇如果能造出来,是相当有市场的。

日本人讲究所谓的?寂文化,因此,不需要糊厚厚的窗纸,坐在屋里就能欣赏到外面的雪景,这对那些岛国贵族们来说,是何等的尊贵?

简直就是身份的终极象征啊!

而用玻璃制成的透明纯净的茶具,必然也会受到欢迎。

东南亚人更喜欢花花绿绿的东西,没关系,都能给你造,甚至还能给你弄点玻璃做的佛陀、观音什么的,就是后世两元店里随便买的那种。

狠狠地收割一波那些宗教贵族。

小小的玻璃,运作好了,是可以成为襄樊镇的白银收割机的。

不过理想虽然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

荆湖襄郧一带虽然是种田爆兵的天然宝地,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僻处内陆,没有出海口啊。

长江航线马上也要被清廷全部控制了。

他空有能够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但是卖不出去啊。

一番拉扯之后,乔、王、李、陈等几家大户,尽管仍旧心存疑虑,但韩伯爷威名在外,钱袋子始终拗不过刀把子,众人根本没有说“不”的权力。

最终,乔家认购八万两,出现银四万;

王家认购五万两,出现银二万五千两;

李家、陈家各认购两万两,各出现银一万。

其他几家大户共认购六万两,光化大户集体认购五万两,都出一半的现银。

剩下的一半由金局作保,向筹办中的襄樊银行借款补齐。

这样一来,谷城、光化两县的十几家大户,共同出资二十八万两白银。

襄樊镇则以土地、技术、安全保障、市场、订单入股,双方合办水泥建材厂。

文书是早就拟定好的,双方各自签字画押之后,条款就正式生效了。

这支庞大的船队,继续向上游进发,而韩复没放乔四海等人下去,摆了几桌酒席,宴请他们。

酒足饭饱之后,到桃叶渡还有近两个时辰的路程,乔四海、王存善等人被安排下去休息,王宗周则找到了韩复。

规划中的襄樊银行,名义上是归属中军衙门财金室管辖的,但实际上是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王宗周就是筹办小组的组长,他负责这个事情。

“伯爷,咱们这个银行还未成立,前日已经贷给了吕德昌三万两银子,今日又要贷给乔四海他们十四万两。

王宗周这时见到韩复,满脸的愁容:“咱们,咱们哪里来的这许多银子?”

韩伯爷又是筹款,又是借款,谈笑间大手一挥,就搞定了几十万的生意,好不气派!

但负责具体实行的王宗周却犯了难了,这所谓的襄樊银行,如今连根吊毛都没有,哪里有银子借啊。

即便是韩大人以前段时间的贺礼,再从公中拿一点,凑齐十万两作为启动资金,可那也不够,光是水泥建材厂这一项,就要借款十几万呢。

而且钱庄刚开张,就把银子全放了出去,还是不要利息的,没有这么做生意的啊。

“谁说本藩要借银子给他们了?”韩复刚刚谈完了一桩大生意,又喝了许多酒,这时很放松,靠在躺椅上,飘飘然的样子。

“不……………不借银子?伯爷,咱们可是立了契约的。”

“借款是借款,借银子是借银子。王宗周,你是筹备组的组长,这两点可不能混为一谈啊。”

王宗周一愣,他倒是听韩复说起过关于银行的构想,其中就提到说,以后银行要自己铸造铜钱、银币还有宝钞之类的。

还会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他琢磨了一会儿,又是惊讶,又是有点害怕地说道:“伯爷......伯爷难不成要借宝钞给他们?”

“?,王总办,话可不能乱说啊,宝钞是宝钞,兑换券是兑换券,这两者可不是一回事。”韩复坐直了身体,竖起右手食指:“以后兑换券发行了,谁如果在公开场合造谣兑换券就是宝钞,立刻扭送衙门治罪,绝不姑息!”

对,就是兑换券,这名字王宗周之前听韩伯爷提起过,刚才一时没想起来。

兑换券那还不也是纸钞嘛,就算是换了个名字,其实和宝钞还是一回事啊。

太祖爷当初多么厉害的人呐,不用宝钞的就杀头,可一点也没耽误这玩意名声比茅厕里的石头还要臭啊。

“那这十几万的借款,实际上,咱们是发这个......这个兑换券给他们?“

“不止是乔四海他们,包括吕德昌的借款,也是发兑换券。”

“伯爷,咱们这么搞,能,能成吗?”韩复对自己有恩,如果不是他,自己现在可能还是个在西成门外拉皮条的掮客呢,王宗周感觉自己有必要劝谏一下。

“怎么不成?”韩复把中指也给竖起了,搞得像是发誓一般:“兑换券有别于宝钞的地方,就在于名字上。此本身并不是货币,也不是纸钞,银票,而是一种兑换的凭证。任何人持有兑换券,都可以在襄樊银行或指定的找换

所,兑换出足额的银元和铜钱,不限人数,不限次数,不限金额。”

“这,这不就是银票吗?”

“银票是认主的,并且大多数的银票,都只能在指定的钱庄兑换,还有花押、密语等等。哪里能够做到的随时随地,随便找换?”

“真的能够随时随地,随便的兑换?”

“前提是兑换券是真的,只要本身没有问题,就可以随便兑换。王宗周,这也是将来我们襄樊银行的立身之本,绝对不允许无故拒绝持票人足额找的要求。”

顿了顿,韩复又道:“而且,我襄樊镇今后,也会逐步的使用兑换券来进行交易。如此一来,便可以帮此建立起信用。”

王宗周听得都呆住了,这绝对是他闻所未闻,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没见过这么玩的呀。

如果兑换券真的能够随时随地,不限次数和金额的兑换出银子,那等于同时兼顾了宝钞与银票的作用,又远远地将这两者给甩开了。

可既然如此,又何必需要兑换券这种东西呢?

反正大家拿了兑换券,是肯定会第一时间跑去换银子的,如此一来,这银行开着有啥用,不是白忙活了么?

王宗周是个聪明人,但这种超越时代的产物,还是脱离了他认知的范畴。

一时有些理解不了。

𝐼b𝙌𝙶. v𝐼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