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远送雏鹰,情报初课,剑指沙场(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章:远送雏鹰,情报初课,剑指沙场(第1/2页)
第三章远送雏鹰,情报初课,剑指沙场
深秋的庚南城港口,风裹着咸湿的气息,刮得人脸颊发疼。罗锦承站在码头的石阶上,一身深灰色军装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身旁的罗旭背着小小的行囊,手里紧紧攥着那只绣着“旭”字的兔子布偶——那是她给哥哥罗明送给他的,如今却要带着它远赴异国。
“爹,我到了那边就给您和哥哥写信,每周都写。”罗旭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努力挤出笑容,她知道父亲让她去国外学新闻学,不是为了让她逃避战乱,而是要她成为“战场的记录者”,把阿尔塔特国的苦难与抗争,一字一句地刻在史料里。
罗锦承抬手,轻轻摸了摸女儿的头,指腹蹭过她额前的碎发。这位在战场上从不皱眉的将军,此刻眼底满是不舍:“旭儿,到了国外要好好读书,照顾好自己。记住,你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后人了解这场战争的钥匙,比战场上的刀枪更能留住家国的根。”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牛皮笔记本,封面烫着“阿尔塔特”三个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等你回来,爹要亲自看。”
罗旭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封面的烫金,忽然红了眼眶。她扑进父亲怀里,紧紧抱住他:“爹,您和哥哥一定要平安,我等着你们统一国家的好消息,等着回来写咱们阿尔塔特的荣光!”
汽笛声响起,轮船缓缓驶离码头。罗旭站在甲板上,挥着手大喊:“爹,替我跟文哥、继辉哥说,我等着他们的英雄故事!”罗锦承站在码头,望着轮船渐渐变小,直到消失在海平面,才缓缓转过身,袖口悄悄擦过眼角——他不仅送出去一个女儿,更送出去一份承载着历史重量的希望。
消息传到军校时,陈文和唐继辉正在操场练刺杀。罗明拿着妹妹的信跑过来,声音里带着点骄傲:“旭儿说她到了国外的学校,老师夸她笔记记得好,还说要教她拍照片,以后能把战场的样子拍下来。”
陈文停下动作,擦了擦额角的汗:“罗旭很勇敢,她做的事,和我们在战场上打仗一样重要。”唐继辉也点了点头:“等将来统一了国家,她写的史料,就是咱们这代人最珍贵的纪念。”
几天后,情报学课的铃声在教学楼响起。陈文、罗明、唐继辉和赵刚走进教室时,发现讲台上站着一位穿着军装的女子——浅灰色的军装勾勒出挺拔的身姿,领口系着整洁的领结,长发被梳成利落的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线条优美的下颌。她手里拿着一本黑色的教案,指尖涂着淡色的指甲油,与周围硬朗的军事氛围形成一种独特的反差。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情报学教官,劳拉。”女子的声音清亮,带着点异国口音,却格外清晰,“从今天起,我会教你们如何收集情报、分析情报,以及如何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用情报为胜利铺路。”
劳拉的目光扫过教室,在落在陈文身上时,微微停顿了一瞬。她注意到这个少年坐得笔直,眼神专注,手里的笔记本已经翻开,笔尖悬在纸上,随时准备记录——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好奇或拘谨,他身上有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像一株在乱世里努力扎根的白杨。
第一节课,劳拉讲的是“战场情报的伪装与识别”。她拿出几张老照片,投影在幕布上:“这张是北境军阀的粮草队照片,看似普通的运输队,其实在最后一辆马车的车轮上,刻着他们的暗号——三道横线代表‘粮草充足’,两道横线代表‘急需补给’。”她的手指点在照片上,动作优雅却精准,“你们要记住,情报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比敌人的刀枪更难防备,也更能决定战局。”
课堂互动时,劳拉提问:“如果你们在敌后侦察,发现敌军正在秘密调动火炮,该如何把情报传回去,又不被发现?”
教室里安静下来,陈文皱着眉思考片刻,举起手:“可以利用当地的信号,比如在约定的山头挂不同颜色的布条——红色代表‘有火炮调动’,黄色代表‘调动数量在五门以上’,再结合附近村落的炊烟时间,确定传递情报的时机,避免被敌军察觉。”
劳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很好,陈文同学考虑到了信号的隐蔽性和信息的准确性。还有补充吗?”
罗明接着说道:“还可以找当地信任的百姓帮忙,让他们以卖菜、送水的名义,把写有情报的纸条藏在菜篮底部或水桶夹层里——敌军对百姓的防备往往比对士兵的防备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章:远送雏鹰,情报初课,剑指沙场(第2/2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