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静溃之一(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9章:静溃之一(第1/2页)

凌晨一点,万籁俱寂,生物楼里却还有半层楼的灯光亮着,显得有些突兀。林舟站在离心机前,双眼紧盯着显示屏上的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逐渐跳动到零。他的手指紧紧捏住移液枪,仿佛已经失去了知觉,完全是凭借肌肉记忆在操作。

就在这时,走廊的尽头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林舟的身体像是被电击了一样,瞬间挺直了腰板,双眼紧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当他看清来人是张慎行教授时,心中的紧张稍稍缓解了一些,但还是立刻低声喊道:“老板,离心完成了。”

张慎行教授披着一件西装外套,步伐稳健地朝林舟走来。他的脸上透露出一丝疲惫,但眼神依然锐利。走到林舟身边后,他只是简单地“嗯”了一声,然后目光迅速扫过实验记录册。

张慎行的指尖停留在“数据重复性”那一栏,他轻轻地敲了敲,似乎对这个数据不太满意,说道:“下周就得交基金中期报告了,就这么点数据可不够啊。你带的那几个本科生呢?晚上也得给他们排班,不能让进度落下。”

林舟连忙点头应是,同时注意到张慎行教授的公文包拉链没有拉严,里面露出一叠发票和标书草稿。这些纸张的边角已经被反复摩挲得有些发卷,显然张慎行教授经常需要查看这些文件。

林舟紧紧地握住移液枪,仿佛那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根稻草。枪头里的试剂因为他的紧张而微微晃动,细小的气泡在透明的液体中缓缓上升,像是他内心的不安在表面上的投影。

他本想解释一下,本科生们都有课程论文要交,所以今晚可能无法加班到很晚。然而,当他张开嘴时,话却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我今晚盯着,让他们明早来换班。”

“老板”这个称呼,在实验室里已经喊了四年。从最初的别扭,到如今的顺口,就像一层薄茧,慢慢地磨掉了他刚入学时对“先生”二字的憧憬。那时候,他觉得“先生”代表着知识和尊重,是一个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称呼。但现在,“老板”更像是一种现实的标签,贴在每个人的身上,提醒着他们在这个实验室里的角色和地位。

前几天,林舟帮张教授整理旧档案时,偶然间看到了一张泛黄的合影。照片上,年轻的张慎行站在一位老教授的身旁,两人面带微笑,显得十分和蔼可亲。照片的背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敬赠恩师”,那工整的字迹中透露出的不仅仅是敬意,还有对那段师生情谊的珍视。

离心机的余震还在桌面上蔓延,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仿佛是实验室里的另一个生命在呼吸。就在这时,林舟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师哥发来的消息:“论文代发的报价问了,5分区2万3,包录用加30%。老板催得紧,要不咱们凑钱?”消息的末尾,还跟着一个流泪的表情,似乎在诉说着师哥的无奈和焦虑。林舟盯着屏幕,突然想起去年国际期刊一次性撤回107篇中国论文的新闻,当时他还和同学义愤填膺地骂“学术败类”,如今才懂师哥那句“不买毕不了业”的无奈——实验室的核心仪器已经排队到明年三月,而他的博士生涯已经进入第五年。

“发什么呆?”张慎行的声音拉回他的思绪,“陈铭那边的PCR仪还没到位?上午开会他还在抱怨。”林舟回过神,看见老板正翻着一本红色封面的人才申报手册,“优青”两个烫金大字格外扎眼。张慎行今年四十三,距离“优青”申报的年龄上限只剩两年,办公室的书柜里已经摆满了各类申报指南,连家里的餐桌垫都是项目申报流程图。

提到陈铭,林舟想起下午在行政楼撞见的场景。青年教师陈铭抱着一摞文件在财务处门口徘徊,衬衫领口皱得像揉过的纸团,看见林舟就苦笑着摇头:“买个简单的PCR仪,跑了八趟了,今天说少个政府采购合同。”林舟当时递了瓶水过去,听见财务室里传来争执声,一位戴眼镜的科员声音不大却字字尖锐:“规定就是规定,教授怎么了?没盖章就是不能报。”

张慎行把人才手册拍在桌上,塑料封面发出沉闷的响声:“陈铭就是太死脑筋,去年有个‘青千’来咱们系讲座,人家一天接七个高校邀约,年薪一百二万加复式洋房。他倒好,放着横向课题不接,非得啃那个冷门蛋白的研究。”他起身走到窗边,指着远处灯火通明的行政楼,“看见没?最顶上那层是人事处,下个月又要开始‘帽子迁徙’了。没有‘优青’这个帽子,咱们实验室明年的经费就得砍一半,到时候别说仪器,你们连试剂都用不起。”

林舟心中暗自思忖着,他不敢轻易回应老板的话,因为他深知老板所言不假。就在上个月系里的资源分配会上,发生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