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大学破唯论(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8章:大学破唯论(第1/2页)

深秋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江城科技大学行政楼前的台阶上。我熟识的林薇踩着那片枯黄,心里也跟着泛起一阵涩意。她攥着刚从人事处拿到的《教师岗位考核新细则(试行)》,指尖几乎要嵌进纸页里,“年度需提交1篇B刊及以上论文作为学术代表作,或等同于该级别之成果(如国家级课题结题、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500万以上横向经费到账、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等),其余成果不计入考核”。

“不计入……”林薇轻声呢喃着,仿佛这三个字有千斤重,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的目光有些迷茫,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各种画面。

她的眼前突然浮现出自己抽屉里那叠厚厚的普刊录用通知,每一张都代表着她在学术道路上的辛勤付出和努力。然而,这些成果在某些人眼中却似乎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被轻易地“不计入”。

接着,她又想起了学生们围着她询问的场景:“林老师,下周的《现当代文学思潮》还能按时上吗?”学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神让她感到既欣慰又压力倍增。作为一名教师,她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的责任,但如今,她却对自己是否能够履行这份职责产生了怀疑。

林薇是文学院的副教授,主攻晚清女性文学。这个领域虽然小众且冷门,但她却对其充满了热情和执着。为了在这个领域取得一些成果,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发一篇核心扩展版论文,都需要耗费她大半年的心血。

一、钻石与石头的荒诞隐喻

“林老师,您也刚从‘上面’下来?”身后传来沙哑的嗓音,是历史系的老教授周明远。他头发花白,镜片后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手里同样捏着一份新细则,边缘已经被搓得发软。

“周教授,您说……这‘破五唯’,怎么就破成了这样?”林薇侧过身,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疲惫,“以前每年还能靠几篇普刊、带几个学生课题凑凑考核分,现在倒好,直接要‘钻石’了。我们这些采惯了‘石头’的,上哪儿一年刨一颗一克拉的钻石去?”

周明远苦笑一声,把细则往石桌上一摊,指着“500万以上横向经费”那栏:“我研究宋元思想史的,您说我上哪儿给学校拉500万的横向?总不能让我去跟横店谈‘宋代宫廷礼仪复原项目’吧?”他顿了顿,忽然压低声音,“昨天碰到经管院的小郑了,那小伙子精明能干,往年考核都是优秀。现在呢?据说为了冲一篇SSCI顶刊,把老婆孩子送去了丈母娘家,自己在实验室旁边租了个隔间,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就这,还不知道能不能中。”

林薇的心沉了下去。她想起上个月学院例会上,院长欲言又止的模样:“上面说了,要‘破唯’,但也要‘出成果’。咱们明德,得在‘高质量发展’上树标杆……”当时她还以为是场虚惊,直到今天拿到这份细则,才明白“标杆”二字背后的重量,是要把无数像她、像周明远、像小郑这样的老师,往一条更窄的路上逼。

二、诺贝尔奖与十年冷板凳

“要说标杆,东京大学那才叫真标杆。”周明远突然来了精神,从随身布包里掏出本磨损的《世界名校启示录》,翻到某一页指给林薇看,“您瞧,东京大学有位教授,十年没发一篇论文,就闷头搞研究,最后拿了诺贝尔奖。人家学校十年里没动他一根手指头,既没解聘也没降职。这种事,在咱们这儿……”

他话到嘴边,却突然止住,似乎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然而,林薇却心如明镜,她自然明白他未说出口的意思。

江城科技大学的考核制度可谓是“动态”的,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过去的成果,更要注重当下的表现。十年不发表论文?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哪怕只是一年未能达到要求,后果都不堪设想。绩效工资被扣发、职称评定被暂缓,这些都还算是轻的,更可怕的是那一直流传着的末尾淘汰的传言。

“周教授,您说咱们缺的是研究能力吗?”林薇的目光缓缓移向行政楼那巍峨的轮廓,仿佛那座建筑能给她一个答案。她的声音中透着一丝无奈和困惑,既像是在询问周教授,又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她想起了自己带的研究生小苏,那个为了撰写一篇关于秋瑾女性意识的论文,不辞辛劳地在档案馆里泡了整整三个月的学生。小苏将民国时期的报纸微缩胶卷一卷卷地仔细翻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终好不容易完成了论文,并投稿到一个核心期刊。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初审的结果竟然是“选题过于冷僻,缺乏现实意义”,直接将小苏的心血毙掉。可林薇心里清楚,小苏的论文逻辑严密,史料扎实,绝对是一篇优秀的学术作品。

周明远叹了口气,拍了拍她的肩膀:“小林啊,你还年轻,没经历过以前的日子。”他眼神飘向远方,“我刚留校那会儿,考核没这么‘精细化’。大家凭良心做学问,有人十年磨一剑写出部传世专著,有人年年有小成果但不惊人,可学院里的氛围,是真的‘润物细无声’。现在倒好,工业社会那套KPI,把大学也变成了流水线工厂。”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刹车声,一辆黑色轿车如同一道黑色闪电般疾驰而来,然后“吱呀”一声稳稳地停在了台阶下。

车门缓缓打开,一个身着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男人从车上走了下来。他步伐矫健,步履匆匆,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他去处理。

这个男人正是人文社科处的王处长。他的出现引起了林薇和周明远的注意,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他。

王处长面带微笑,快步走上前来。当他的目光与林薇和周明远交汇时,脸上立刻浮现出一种公式化的笑容,显得有些生硬和不自然。

“周教授,林老师,你们好啊!”王处长热情地打招呼道,“新的细则你们都看了吧?这可是为了响应国家‘破五唯’的号召啊,咱们得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努力啊!”

周明远见状,连忙向前迈了一步,语气恳切地说道:“王处长,我明白高质量发展是好事,但也得根据学科特点来制定政策吧?像我们历史、文学这些基础学科,本身就出成果比较慢,您这一下子把门槛抬高到B刊,这不是逼着大家要么去造假,要么就直接躺平吗?”

王处长原本脸上挂着的笑容逐渐变得有些僵硬,他轻轻推了推眼镜,似乎想要掩饰一下自己的尴尬。缓了一口气后,他继续说道:“周教授,您这样说可就有点片面了。学校的决策也是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的,您想想看,那些顶尖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顶尖,不都是靠着一项项顶尖的科研成果支撑起来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