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钱总编的来信(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还要记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刘明华兴奋起来,“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第一手的技术资料。“

两人说干就干,开始制定详细的记录表格。温度要记录早中晚三次,湿度要观察薄膜上的水珠情况,浇水要记录时间和用量...

“这工作量不小啊。“郑昊看着密密麻麻的表格,“一天要记录十几项内容,真是辛苦你了。“

“我觉你你的思路是对的,种植就是要精细化管理。“刘明华说,“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农林局再进行推广会事半功倍的。“

两人正忙着制定表格,小妹郑丽蹦蹦跳跳地跑进大棚。

“四哥,明华哥,你们在写什么?“

“在写管理大棚的方法。“郑昊放下笔,“小丽,你能帮我们个忙吗?“

“什么忙?“小妹眼睛亮亮的。

“告诉我们每天大棚里的情况。“郑昊说,“比如哪些菜长得好,哪些菜有问题。“

“我能行吗?“小妹有些怯生生的。

“当然能行。“郑昊鼓励道,“你眼睛尖,最能发现问题了。“

听到夸奖,小妹高兴得拍手:“好,我来当四哥的小帮手!“

这时,院子里传来母亲的声音:“昊子,有你的信!“

郑昊心里一跳,赶紧跑回家。果然,桌上放着一封信,是出版社钱编辑寄来的。

“什么时候到的?“

“刚才邮递员送来的。“母亲说,“我不认识字,不知道写的啥。“

郑昊拆开信封,里面是钱总编的亲笔信:

“郑昊同志:

近来工作顺利否?听说你在搞农业试验,很了不起。翻译工作不要耽误,我们等着用呢。另外,如果你那个大棚项目成功了,可以写篇文章投稿,我们愿意发表。

看完信,郑昊心里既感动又惭愧的。钱总编不仅关心翻译工作,还对大棚项目很感兴趣,甚至愿意帮忙宣传。

但是反观自己,这都快半个月了,才刚下笔。

“写的啥?“母亲好奇地问。

“催我快点翻译,还说要是大棚成功了,可以帮我们宣传。“郑昊简单说了一下。

“那你赶紧翻译吧。“母亲催促道,“人家这么关心你,可不能让人家失望。“

“知道了。“郑昊点点头,心里却在想别的事情。

下午,郑昊和刘明华开始改造通风口。原来只有一个通风口,现在要增加到三个,分别设在大棚的两端和中间。

“这样空气就能形成对流。“刘明华一边干活一边与郑昊闲聊,“湿度就不会太高了。“

“还是孟大爷有经验。“郑昊感慨道,“虽然没搞过大棚,但种地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是啊,我们搞技术的,也要多向他们学习。“刘明华说,“他们的经验很宝贵。“

改造通风口花了两个小时,效果立竿见影。大棚里的空气明显流动起来,薄膜上的水珠也减少了很多。

“这下应该好多了。“郑昊擦着汗说。

回到家里,郑昊坐在桌前继续翻译工作。钱总编的催促让他有些紧迫感,必须加快进度了。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稿纸上,郑昊专心致志地翻译着。这本机械制造手册的内容对他来说并不难,主要是工作量大,需要耐心。

翻译工作虽然枯燥,但郑昊做得很认真。每一个术语都要准确,每一个句子都要通顺。这不仅关系到报酬,更关系到国家工业的发展。

傍晚时分,刘明华又来检查大棚情况。

“辣椒苗恢复了不少。“他高兴地说,“看来排水和通风的改进很有效。“

“太好了。“郑昊也很高兴,“咱们的第一次技术改进成功了。“

“对了,我把今天的情况都记录下来了。“刘明华拿出记录本,“温度、湿度、通风改造、辣椒苗的恢复情况,都详细记录了。“

“辛苦你了。“郑昊翻看着记录,“这些资料以后肯定会大放异彩。“

夜幕降临,郑昊在煤油灯下继续翻译工,必须得加快进度了,不能辜负钱总编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