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钱总编的来信(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哎,这辣椒苗怎么有点蔫?“

刘明华蹲在大棚里,皱着眉头看着刚出土的辣椒苗。几片嫩叶有些发黄,不如小白菜和菠菜那么精神。

郑昊赶紧跑过来查看,心里暗自庆幸:幸好有刘明华这个专业人士在,不然自己光凭前世的粗浅印象,还真容易出问题。

“水浇多了?“郑昊试探性地问。

“有可能。“刘明华用手指探了探土壤,“这块地的排水不如其他地方好,积水了。“

“那怎么办?“

“先松松土,然后减少浇水频率。“刘明华说着,从工具箱里拿出小铲子,“辣椒比较娇气,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

两人正忙着抢救辣椒苗,大棚门外传来说话声。

“哟,这么早就在干活呢?“

郑昊回头一看,是村里的孟大爷,手里提着个水壶。

“孟大爷,您这是?“

“闲着没事,过来看看这些小苗苗。“孟大爷笑呵呵地说,“我活了六十多年,还没见过冬天种菜的,新鲜得很。“

刘明华停下手里的活,主动介绍:“大爷,您看这小白菜,长得多好。再过十天半个月,就能吃了。“

“真的假的?“孟大爷蹲下身仔细看,“这才播种几天啊?“

“大棚里温度高,长得快。“郑昊说,“不过也有问题,你看这辣椒就有些不对劲。“

“咋了?“

“水浇多了,有点烂根的趋势。“

孟大爷仔细观察了一下,点点头:“确实,这叶子发黄就是水大了。我们种庄稼也是这样,宁旱勿涝。“

听到这话,郑昊心里一动。老农的经验还是很宝贵的,虽然没搞过大棚,但种地的基本道理都是相通的。

“孟大爷,您看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郑昊虚心请教。

“这个嘛...“孟大爷在大棚里转了一圈,“你们这土翻得挺好,肥料也足,就是这通风口开得有点小。“

“通风口?“刘明华来了兴趣,“大爷怎么看出来的?“

“你看这薄膜上的水珠,“孟大爷指着大棚顶部,“雾气太重了,容易生病。“

郑昊仔细一看,果然,薄膜内侧凝结了不少水珠。

“那应该怎么办?“

“多开几个通风口,让空气流动起来。“孟大爷说,“种地和人一样,也要透透气。“

这话说得郑昊直点头。前世他虽然知道大棚种植,但具体的管理细节确实不太懂。现在有刘明华的专业指导,再加上老农的实践经验,应该能避免不少问题。

“那我们下午就改造通风口。“刘明华决定道。

孟大爷喝了口水,又说:“还有一个事,你们要防着点老鼠。“

“老鼠?“

“这大棚里又暖和又有嫩菜,老鼠最喜欢了。“孟大爷说,“我看你们这门缝有点大,晚上要堵严实了。“

郑昊这才注意到,大棚门确实有些不合缝。这要是让老鼠钻进来,辛辛苦苦种的菜就遭殃了。

“谢谢孟大爷提醒。“郑昊真心感激,“我这就去把门缝堵好。“

“不客气,大家都是乡亲。“孟大爷笑着说,“你们这个新鲜事物搞成了,我们也跟着沾光,说不定以后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菜了。“

送走孟大爷,郑昊和刘明华开始总结这几天的经验教训。

“看来管理大棚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郑昊感慨道。

“是啊,每种蔬菜的习性都不一样。“刘明华也有些头疼。

郑昊犹豫了片刻,开口说道:“我觉得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管理制度。“

“什么制度?“刘明华闻言有些愣住。

“比如浇水的时间和用量,通风的频率,温度的控制范围,这些都要记录下来。“郑昊努力回想着前世的标准化流程操作,“这样以后推广的时候,农民就有章可循了。“

刘明华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好像打开了新的思路。

“那我们从现在开始记录。“郑昊说,“每天的温度、湿度、浇水情况、蔬菜生长情况,都详细记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