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重装矛头(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无论是国防军的实验,还是法国人后续研发的潘哈德201装甲车,都证明辅助钢轮的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这种“伪六/八轮车”的实际表现还是不如正儿八经的八轮车的,如果想要满足装甲的需求,那么就只能研究更大重量的八轮突击炮或履带突击炮。

抛开当时代的特殊需求的话,中国应该学苏联,搞大八轮,物美价廉,这样才能满足大陆军机械化的需求。

但如今的战争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太平洋战场是少量精锐部队的碰撞,那么履带式突击炮显然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然而,相比于新设计,直接取用坦克底盘显然更为便捷,更易推广,10吨上下的33式轻型坦克生产数量众多,开战后又陆续生产了四千辆,然而实战消耗却不多,至今还留有七千多辆。

显然,这些坦克底盘显然不能浪费了,前线官兵不满意其孱弱的37mm坦克炮,首先对其做出了改造。

其实,此前也有先例,比如国防军用的比较多的前线支援火力——160mm重迫击炮在很早之前就被放了上去,被命名为“33160型自行迫击炮”,威力巨大,机动灵活,操作简单,广受好评,但实际上各师中并没有既定的编制,很多时候临上场配上去的。

而前线官兵对其做出的改造,最初是来自于对37式轮式突击炮的不满意,七五小姐固然很好,但还是不够劲,把105mm步兵炮放上去才够劲!

最终,这种设计也就获得了认可,后方兵工厂对上层进行了重新设计,将105mm步兵炮与之结合起来,便成了突击炮,正在逐步取代37式轮式突击炮。

而兵工厂正儿八经推出的一款是在坦克底盘上加装了一座四联装15mm高射机枪,被命名为“3315型机动高炮”,采用敞篷结构,周围有钢板保护,自行高炮营即装备了8辆该类型高炮。

15mm高射机枪与12.8mm高射机枪完全是两个东西,15mm子弹本质上是把一个15弹头安在20mm机炮炮弹上。

以39式15mm高射机枪为例,枪口动能是12.8mm高射机枪的两倍多,而初速更是能够达到惊人的1010m/s,其比动能相当的大,使用钨芯穿甲弹时,100米距离上能够直接击穿40mm装甲。

国防军陆军对于小口径夜战防空武器的理解是“两快一轻”,即射速快、初速快、重量轻,至于毁伤能力就要再往后撤一撤了,密集的火力让它表现的比毁伤能力更强的20mm厄利孔机炮有更好的实战效果。

同样的操作也出现在37式中型坦克上,太平洋战区战场狭小,坦克需求量有限,如今37式中型坦克的后期型号基本足以填补战场空缺,早期型号自然也就退居了二线,“3740型自行防空炮”便诞生了,双联装40mm博福斯高射炮被搬上了37式坦克底盘,两种自行高炮撑起了野战防空的天空。

但37式坦克底盘又怎会只装高炮?

事实上,105mm自行火炮,甚至于150mm自行火炮也准备以之为基础进行推广,国防军此前并非没有设计过自行火炮,但显然不如前者来的便捷,再多开条产线并无意义。

改装武器的核心都是简单高效,是将闲置的东西利用起来,能用即可,好用自然是最好的,改动宜少不宜多。

总的来说,基于坦克底盘敲敲打打足够用了,而要通用底盘,那可以看是由有余力,有余力则可以接着研发。

相比之下,真正让左念微上心的是运输车辆。

此前,陆军方面已经根据布伦机枪车的启发,设计了一款新式的履带式运输牵引车,车子看起来要比布伦更大,用了更结实的悬挂,空重5.5吨,板簧式悬挂,但大体上的理念基本相同。

小车的装甲可以抵挡中口径步机弹和炮弹破片,车上空间也不错,武器也可以自由搭配,20mm机炮以下的火力基本都带的动,最大能牵引一门105mm榴弹炮。

但光有这个还是不够的,国防军还需要可靠的装甲输送车。

以德军为例,他们在装甲部队作战理论中强调坦克不应独立作战,应有高机动性的步兵、工兵、炮兵伴随,应该装备一种可搭载人员的轻型装甲车辆。

于是乎,德军据此研发了Sdkfz250/251半履带车,成为一大标志性装备。

“这类运兵车的核心任务是迅速的将步兵运送到任何地点,无论是炮火还是溪流湖泊都不能阻挡它们,而装甲必须能够抵挡轻武器的攻击和炮弹的破片,武器须能够在低烈度交战时支援步兵战斗。”

左念微在看了一圈之后,对着一辆38式装甲输送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