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莫尔兹比港战役之始(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海军的规模看着不错,包含了五艘航母,纸面上有304架飞机,但情况却很特殊。
真正的“老战士”只有“启明”号航空母舰,剩下几艘情况都很特殊。
“太岁”号今年3月才服役,舰员素质一般;“鹰”号是俘虏的英国军舰,3月份才改造完成,两舰舰员磨合度都不高,只能算是能用。
而“辰星”号和“荧惑”号,她们都是5月份才服役的,第一阶段甚至无法出动。
至于经验丰富、战力强大、坚固耐用的太微垣级、天市垣级和长庚号,只能临时提供一下帮助,她们必须要坚守在原地等待中美宣战,然后掩护部队登陆夏威夷,这要比登陆澳洲还要凶险,难度还要大。
如今的现况对于中美来说都可以算是阳谋,双方都可以不动,但这也就意味着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而如果动了,就势必要面对非常危急的局面了。
大约到7月中旬,各项准备已接近完备,随后相关命令也被下发下去,新的大战随即拉开。
7月27日,最后一批部队登船,他们将经日本航至拉包尔,在那里集合,这样可以节省一些运力,一些中小型商船也已经沿着岛链航行至拉包尔,作为短途航运服务。
时间慢慢流逝,澳洲人再迟钝也已经察觉到了拉包尔的中国军队在增加,因此也开始加强防务,并加大力度向美国求援,罗大总统也有意派出舰队支援澳洲。
然而,美国国内的不少人认为还可以再观望一段时间,或者借此机会诱迫澳大利亚人签订一些条约。
美国人显然还是认为情况没有急迫到一定程度,所以还在那里斤斤计较,完全没意识到这是因小失大,根本没有租借法案那会儿不计得失的气概。
1940年8月19日,驻拉包尔空军击落了一架澳大利亚的卡特琳娜水上飞机。
由于此前中英已经宣过战了,所以双方没有任何墨迹,迅速开战。
8月19日下午,甲103特务舰队司令部发布《遮断澳洲沿海交通命令》,宣布隔断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沿海贸易,勒令第三国船只在限时内离开澳大利亚港口,而后在澳大利亚海域内发现的任何船只,除红十字会等特殊机构外,其他不论国籍性质,国防军皆有接管、扣押和击沉之权力。
这一命令与南洋战役期间相比,无疑是严厉了数倍,针对的显然是美国人与澳大利亚签署的《美澳新航运及安全协议》。
当天下午,于莱城机场的空军机队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空袭。
次日上午,空军又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空袭和十二次小规模定点或不定袭扰。
到20日中午,澳军在莫尔兹比港的机场和备用机场基本被摧毁,港口炮台同样损失惨重。
对敌空军的毁灭性打击极大的减轻了登陆舰队的压力,这意味着舰队只需要偶尔应付一下从澳洲来袭的敌机。
同时,舰队带着船队也抵达了莫尔兹比港外海,澳大利亚海军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因此并没有前往这里应战,他们选择在所罗门群岛这样的复杂海域组织偷袭,因此舰队并未遭到什么有效的抵抗,当地脆弱的炮台也未能发挥作用。
但布满港湾的水雷还是给登陆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热带八月的烈阳下,莫尔兹比港外炮声隆隆,舰队万炮齐鸣,选定的两处登陆点纵深以及滩头工事很快被炸成了一片火海。
而在前方的海湾内,十几条扫雷舰艇正在清除航道上的水雷,国防军从日本战役中汲取了经验,发现针对水雷的反扫作业中,直接使用炮击的效果最好,而多管迫击炮则是最合适的装备,因此在扫雷艇上装上了六联装120mm重迫击炮。
这些扫雷艇的船底都被加强过了,否则它们会被六联装120mm迫击炮的后坐力给炸开,而六联装120mm迫击炮的效果也相当的好,很快就清开了一条道路。
在几个小时的漫长的扫雷作业和密集炮火之后,登陆纵深已经被炸的乱七八糟,海湾内也总算是能够进船了。
随着距离缩短,登陆火力支援舰也开始进入战场。
火箭艇是陆军船艇队的心头好,但海军的实验则不大成功,直到大战前才改装和建造了一些。
国防军的登陆火力支援舰船分为火箭支援舰艇和火炮支援舰艇两种。
火炮支援舰五花八门,而火箭支援舰艇则要简单得多,共有三种。
第一型火箭支援艇是一款13米长的小炮艇,前方装有两挺12.8mm重机枪,两侧则各装有一座12管105mm火箭炮,备弹36枚,算上管内炮弹,共60枚炮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