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李唯一现身(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一年秋天,桃树第二次开花。
花瓣飘至万里之外,落在一座荒废多年的庙宇门前。那里曾供奉“静默之神”,禁止信徒提出任何涉及神意的问题。如今庙门半塌,杂草丛生,唯有一名老尼姑每日清扫台阶。
她拾起一片花瓣,忽觉心头一震,竟脱口而出:
>“如果神从不回答,那?是在思考,还是也在等待?”
话音落地,庙中残像轰然碎裂,露出背后石壁上一行古老铭文:
>“吾亦寻答久矣。”
消息传开,各地类似遗迹相继出现异象:
-北境雪窟中,千年冰封的祷文卷轴自动展开,墨迹融化重组,变为一句:“你听见我的沉默了吗?”
-东陆古井底,潜水者捞起一口锈钟,敲响后传出的不是钟声,而是孩童背诵问题的声音。
-甚至连最顽固的“真理书院”也悄然改名,匾额换为:“疑经堂”。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一支名为“止问盟”的隐秘团体开始活动。他们信奉“终极答案论”,认为持续提问只会导致社会崩溃。其首领匿名发布宣言:
>“混沌始于疑问,止于信仰。
>我们将重建唯一真言,终结万声喧哗。”
他们袭击了几处公开讨论场所,焚毁《问律》抄本,甚至试图暗杀林判。最后一次行动中,三名刺客潜入问壤,却被一群孩子拦住??那些天天在桃树下写问题的孩子们,拿着自制的“问答盾牌”(木板上涂满问题),围成一圈,大声朗读自己的疑惑。
刺客愣住。
其中一个低声说:“我只是……不想再被人逼问了。”
孩子们安静下来。片刻后,最小的那个女孩走上前,递给他一张纸:
>“你可以问我一个问题,但我不会强迫你回答。”
刺客跪下,嚎啕大哭。
事后调查发现,三人皆曾是“问狱”受害者亲属,因亲人死于滥用提问而仇恨一切质疑行为。阿念亲自接见他们,只说了一句:“复仇也是问题的一种形式。但它问错了方向??它问‘谁该死’,而不是‘怎样才能不再有牺牲’。”
三人最终留在问壤,加入“悔问共修会”,学习如何将痛苦转化为提问的动力。
冬天来临前,卢景突然失踪。
众人寻遍山林废墟,最后在初悔之花最初绽放的山谷找到他。他盘坐于寒风中,盲杖插在雪地,掌心向上,似在承接什么。
“你在等什么?”莫断风问。
“回音。”卢景微笑,“当年我失去视力时提出的那个问题??‘若我看不见,真相是否存在?’??今天,我终于听见了它的回答。”
“是什么?”
“不是‘存在’或‘不存在’。”卢景抬头,枯眼仿佛穿透云层,“而是:**当你开始寻找,它就开始显现。**”
那天夜里,卢景将自己的记忆刻在一整块玄冰上,命名为《盲见录》,送入档案阁重生的手稿堆中。其中一段写道:
>“真正的看见,从来不需要眼睛。
>它始于承认自己看不见的勇气。”
春天再度降临,桃树第三次开花。
这一次,花瓣不再飞向星河,而是沉入大地,沿着根系蔓延,渗入岩层深处。地质学家发现,整片大陆的地脉竟开始缓慢重组,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量网络??它不传导力量,而是传导“疑问波动”。
科学家们惊呼:这是文明级别的意识共振!
而在极渊之下,那座沉睡亿万年的“元始核心”??传说中一切法则诞生之处??首次出现了裂纹。裂缝中逸出的不是能量,而是一缕缕若有若无的低语,内容竟是各地普通人最近提出的问题。
有人听见孩子问:“妈妈,梦里的蝴蝶是真的吗?”
有人录到老人喃喃:“我这一生,到底算不算活过?”
还有流浪汉对着星空喊:“有没有一个地方,允许我什么都不证明?”
这些声音汇聚成流,冲击着元始核心的壁垒。
某夜,阿念梦见自己重回终问之门后的空白空间。那声音再次响起:
>“你已种下土壤,浇灌以痛,光照以诚。
>现在,轮到世界自己生长了。”
醒来时,他发现枕边多了一枚铜钱??正是最初由小女孩拾起的那一枚。它静静躺着,表面光滑如新,再也看不到“轮到你”三字。
但当他拿起它,耳边却清晰响起三个字:
>**“继续问。”**
他笑了,将铜钱放入桃树根部的石匣,与《问律》并列。
从此,问壤不再只是一个地点。
它成了一种状态,一种精神,一种流动的存在。旅人路过此处,哪怕只是饮一口井水,也会莫名想起某个长久回避的问题;学者在此停留一夜,便可能推翻十年研究成果;罪人踏入边界,常会不由自主说出从未承认的过错。
人们开始说:“不是你来到问壤,是问壤找到了你。”
多年后,新一代孩童已不知“问狱”为何物,只知每年春日要来桃树下挂一个问题。有个七岁男孩写下:“为什么大人总说‘别问了’?”他的母亲看到后,当场落泪,当晚便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创办第一所“自由问学塾”。
而在遥远的未来,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座深埋地底的城市遗址。墙壁上刻满问题,时间跨度长达千年。最深处的一间密室,摆放着一本腐朽的册子,封面依稀可辨:
>**《问始堂?第一年记录》**
翻开首页,第一行字迹稚嫩却坚定:
>“我叫阿芽,今天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她说我不该问。可我还是写了下来。因为我觉得,有些话不说出来,心会烂掉。”
册子末尾,有一段后期添加的文字,笔迹苍老而稳重:
>“此地即起点。
>所有问题皆神圣,
>唯一禁忌是沉默。
>若未来之人读至此,请以你的问题,续写我们的故事。”
风穿过废墟,吹动残页,仿佛千万个声音在低语。
而在宇宙某个角落,《答》书最后一面缓缓浮现终章:
>“当最后一个敢于发问的灵魂消逝,
>星辰也将熄灭。
>因为光明,本就是黑暗中最执着的一个问题。”
𝑰 𝘽 𝑸 𝓖. v 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