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那些历史中无数偶发事件引发的蝴蝶效应你并不熟悉(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历史不是按照剧本展开的,而是不断在岔路口“临场决策”。

从我们现代人的视角回望历史,一切都像安排好的一样:谁继位、哪国灭亡、改革失败、战争胜利,仿佛都是逻辑演绎下的自然结果。但这是一种错觉。

真正的历史进程,是无数当时人站在岔路口、信息不全、局势混乱中做出的临场判断。每一个选择都像骰子,有时一点小的随机因素,就会导致巨大的偏转。

皇帝一场病可能错过关键诏令,某位重臣死在途中导致政策流产,一纸公文被截留造成地方失控,一个密使走错门酿成外交翻车……这些“琐事”才是历史真正的推动者。

但后人只看到“结果”,于是把过程合理化、目的化,仿佛一切都注定如此。

你知道的“历史线索”,在当时人眼中往往毫无意义。

现代人谈历史,常说“某一战是转折点”“某一人是关键节点”,但这些在当时可能根本没人意识到。

比如,某个王朝灭亡的“征兆”,在当时只是地方一起叛乱;某个日后的权臣初次进宫,在当时只是一个名字记录在小官职名单里;某次“无关紧要”的会面,最终促成数年后两大集团的联合……

当事人是迷雾中行走的盲人,不知道哪件事会掀起后浪;而我们是站在结局写下的脚注里,才把每一个点都赋予“意义”。

于是许多穿越文里,主角提前“看到历史大势”,就开始筹谋布局。但问题在于,大势并不是预设的,它是由当下千千万万微小选择堆积而成。没人能在乱世初起时,准确判断终局。

很多历史走向,只是“运气好”。

你以为成功靠的是英明神武?有时候,真只是天时地利加上对手犯错。

唐太宗登基靠得是“玄武门之变”成功,如果那天他箭法偏了一寸,弑兄失败,李世民连反抗的资格都没有;宋太祖黄袍加身是部下“劝进”,如果那个晚上他病了没露面,赵匡胤这辈子最多也就是个节度使。

运气在历史中的权重被严重低估。胜者书写历史,必然要强调“我的成功靠谋略”;可如果真摊开档案看,几十年里充满了:凑巧、失误、偶然、误判、偶遇、灾变……这些,才是历史的驱动力。

而穿越者往往有种“我是最聪明的那一个”的幻觉,却忽视了现实中多数人并不蠢,只是运气没那么好。

“蝴蝶效应”远比你想象的更狠、更快。

一位官员被贬,结果新任官员和当地乡绅不合,引发激烈税收矛盾,随后造成小规模暴乱,州府上书调兵,被邻郡误判为叛乱支援,最终朝廷干脆派军镇压,三年后这片区域彻底失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