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你终有不得不杀功臣的那一天(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杀功臣真的是昏君吗?

那刘邦,朱元璋是昏君吗?

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觉得杀功臣就是暴君、就是昏君。但是真实情况是,当你真的站在皇帝的位置上,你也会有不得不杀功臣的那一天。

因为你需要考虑怎样将这个王朝延续下去?怎样给后世的继承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怎样把外在潜藏的风险降到最低?

你思前想后后会发现,唯有死人才能绝对的避免以上的各种矛盾,只要他们活着就存在颠覆的可能。

这个时候在你就需要在江山和功臣之间做个权衡。这是权力排他性带来的必然。

当权者不是“恩将仇报”,而是权力结构无法容下“共享”。在很多穿越作品里,“主角杀功臣”总被批评为“冷血”、“忘恩负义”、“狗皇帝”,可历史并非简单的道德问题。真正决定“杀不杀”的,是权力结构是否允许共享,是功臣的存在是否会持续削弱君主的统治基础。

开国之初,功臣拥有军权、人脉、地盘、资源,君主只是一个“共主”;而随着皇权集权,他们就变成了潜在威胁——不是君主要不要“感恩”,而是“要不要被架空”。

权力集中是一种系统性进程。想维持皇帝一言九鼎,就必须逐步削除曾经并肩作战、共享权力的人。否则不是“皇帝杀功臣”,而是“功臣废皇帝”。

功臣的“功”与“权”是一起膨胀的,不剪断就会反噬。很多功臣不是“自己求死”,而是“功劳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天然不可控”。

比如唐初的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就必须防备“太原系老将”;朱元璋在建国之后也必须处置“淮西勋贵”;汉高祖刘邦更是一朝建立,就考虑对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动手。

因为他们的“功”就是他们的“权”——能打仗就有兵,兵多就有地,地广就有赋税,有赋税就能养更多的亲信,然后逐渐形成地方政治实体。

这是一个标准的封建割据路径,放任下去,就是权分天下,中央不再有权。不是皇帝容不下功臣,是中央容不下独立的军事与财政体系。

制度决定了你必须“解决权力叠床架屋的问题”。开国之初,制度未定,军事将领自然担任地方节制;但随着国家进入平稳期,如果不收回军政权力,系统就会变形,走向“将帅分裂”、“地方割据”。

杀功臣,是为了重新定义“国家结构”。明太祖朱元璋不止杀人,更建立锦衣卫等特务系统,就是为了确保“皇帝是系统核心”而不是“武勋是权力节点”。

穿越主角若不杀功臣,等来的不是感恩回报,而是“功臣把你当泥塑”。

𝓲𝓑𝑄ⓖ. v𝓲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