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王僧达《祭颜光禄文》(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2. 骤然离世之悲:“秋露未凝,归神太素。明发晨驾,瞻庐望路,心凄目泫,情条云互”,写颜延之在秋露未凝结时突然离世,自己清晨驾车前来,瞻望其居所与来路,心中悲痛,泪水潸然,思绪如乱云交织,表达了得知挚友离世后的极度哀伤。
3. 睹物思人之痛:“凉阴掩轩,娥月寝耀。微灯动光,几牍谁照?衾衽长尘,丝竹罢调。揽悲兰宇,屑涕松峤”,描绘颜延之离世后,居所一片凄凉,月光黯淡,微弱灯光摇曳,却无人再映照几案简牍;卧具蒙尘,丝竹之音不再弹奏。作者在其居处悲从中来,在山间落泪,通过环境描写与细节刻画,将睹物思人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古来共尽,牛山有泪。非独昊天,歼我明懿”,作者感慨自古以来人终有一死,就如齐景公登牛山而落泪,感慨生命短暂。但颜延之的离世,仍让他难以接受,并非只有上天会让贤明美好的人消逝,表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无奈与悲痛。
四、艺术特色
1. 用典自然:文中多处运用典故,如以班固、扬雄比颜延之的文学才华,以嵇康、陈蕃比其气质品格,以齐景公牛山之泪感慨生命无常。这些典故运用自然贴切,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强了表现力,却无堆砌之感。
2. 情景交融:作者将对颜延之的哀思融入到对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的描写中。如“凉阴掩轩,娥月寝耀”等句,凄凉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悲痛,而回忆春日交游的美好场景又与如今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更添哀伤。
3. 语言凝练:全文用词精准,以简洁的文字高度概括颜延之的一生,从品德、学问、性格、志向到交游,都刻画入微。同时,又细腻地表达出自己复杂而沉痛的情感,言简意赅,情韵深长。
这篇祭文不仅是对颜延之的深切缅怀,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品德、学问和真挚情谊的推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情感深度。
……
解析:
1. 维宋孝建三年九月癸丑朔,十九日辛未,王君以山羞野酌,敬祭颜君之灵
- 解析:此为祭文开篇,点明祭祀的时间为宋孝建三年(公元456 年)九月初一为癸丑日,十九日是辛未日,“王君”即作者王僧达,表明自己以山中野味和乡间薄酒,恭敬地祭奠颜君(颜延之)的在天之灵。这种开头格式是古代祭文常见的写法,明确交代背景,营造庄重肃穆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