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王僧达《和琅邪王依古》(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和琅邪王依古
王僧达
少年好驰侠,旅宦游关源。
既践终古迹,聊讯兴亡言。
隆周为薮泽,皇汉成山樊。
久没离宫地,安识寿陵园。
仲秋边风起,孤蓬卷霜根。
白日无精景,黄沙千里昏。
显轨莫殊辙,幽涂岂异魂。
圣贤良已矣,抱命复何怨。
……
赏析:
《和琅邪王依古》是王僧达的一首诗,借古伤今,表达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融合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宿命的感悟。
一、主题思想
1. 历史兴衰之叹:诗歌开篇,诗人由自身游历引入对历史的探寻。“隆周为薮泽,皇汉成山樊。久没离宫地,安识寿陵园”,往昔昌盛的周、汉,其故地如今尽是荒芜,离宫寿陵亦不复见。通过鲜明的今昔对比,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揭示世间万物皆在时间洪流中兴衰更迭,繁华难以永驻的道理。
2. 人生无常之感:在描绘历史沧桑后,诗人将笔触转向人生。“显轨莫殊辙,幽涂岂异魂”,指出无论生前显达与否,最终都走向相同归宿,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面对这一现实,诗人以“圣贤良已矣,抱命复何怨”表达出顺应命运、坦然接受的豁达态度。
二、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仲秋边风起,孤蓬卷霜根。白日无精景,黄沙千里昏”,描绘出仲秋边塞狂风肆虐、孤蓬飞旋、黄沙蔽日的荒凉景象。此景不仅渲染出萧瑟、孤寂、压抑的氛围,更与诗人内心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相契合,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且富有感染力。
2. 对比映衬,强化情感:诗中多处运用对比。如周汉昔日辉煌与当下荒芜的对比,凸显历史的无情变迁;显达之路与幽冥之途的对比,突出人生归宿的平等与无常。这些对比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更为强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