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鲍照《拟古·幽并重骑射》(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1. 人物刻画生动:通过对少年外在装备如“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的描写,以及行动描写“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生动地展现出少年们英姿飒爽、身手矫健的形象,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一群充满活力与豪情的边塞少年在眼前飞驰而过。
2. 用典巧妙:“石梁有余劲”化用“弓拉如满月,箭发似流星,力透石梁”的典故,“惊雀无全目”化用后羿射雀典故,不仅突出少年高超武艺,还增添诗歌文化底蕴,使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深意。
3. 氛围营造成功:诗中既有对边塞春日“兽肥春草短”的生活场景描写,又有“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对紧张局势的叙述,将闲适与紧张氛围相互交织,成功营造出边塞特有的复杂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边塞生活的独特与战争的潜在威胁。
……
解析:
1.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 解析: “幽并”指幽州和并州,大致在今河北、山西及内蒙古、辽宁部分地区,这里自古便是北方边疆尚武之地。开篇表明此地向来重视骑射技艺,当地少年尤为喜爱骑马奔驰、追逐竞技。此句为全诗奠定了豪迈奔放的基调,展现出当地浓郁的尚武风气与少年们的英气勃勃。
2.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 解析: “毡带”即毛毡制成的腰带,“双鞬”是两个箭囊,“象弧”指用象牙装饰的弓,“雕服”为雕刻花纹的箭袋。这两句细致刻画了少年的装备,腰间毡带佩戴两个箭囊,显示出箭支充足;象牙装饰的弓与雕花箭袋,不仅体现弓的精良,也暗示少年家境不凡或对自身装备的重视。通过对装备的描写,进一步塑造出少年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3.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 解析: “兽肥春草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此时春草尚短,牲畜经过冬季的休养,膘肥体壮。“飞鞚”意为策马飞驰,“鞚”是马缰绳,“平陆”指平坦的原野。此句描绘出少年趁着大好春光,在平坦的原野上纵马疾驰,追逐野兽的场景,展现出少年骑术精湛、行动敏捷,同时也透露出边塞生活的自由奔放与活力。
4.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 解析: “雁门”和“楼烦”均为北方边境地名,雁门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楼烦在今山西宁武附近,也是边塞要地。这两句说少年早晨还在雁门一带游玩,傍晚就已回到楼烦住宿,极言少年行动之迅速,他们能够在一天之内往返于相距甚远的两个地方,侧面体现出其骑术高超以及边塞地域的广袤,也反映出他们对边塞环境的熟悉与适应。
5.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 解析: “石梁有余劲”化用典故,传说宋景公时,勇士兰子能用箭射透十二片叠在一起的薄甲叶,射出的箭余力还能穿透石梁。这里借此表现少年射箭力量之大。“惊雀无全目”用后羿射雀典故,后羿与吴贺出游,吴贺要后羿射雀之左目,后羿却误中右目,自责不已。此句以夸张手法说明少年箭术精准,即使面对惊飞的雀鸟也能射中,这两句从力量与精准度两方面,高度赞美少年高超的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