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墨田工坊(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书房内,暑气被厚重的墙壁阻隔了几分,却依旧闷热。远景先生亲自执扇,为众人扇着微弱的风,汗珠仍顺着花白的鬓角滑落。
“百川书院根基深厚,占地广阔,”秦文啜了口粗茶,目光扫过这间同样简朴的书房,“然空守宝山,坐困愁城,非长久之计。秦某斗胆,欲与书院合作,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合作?”百川先生执扇的手一顿,浑浊的眼中满是困惑。赵开瑞与远景也投来不解的目光。书院与商贾合作?闻所未闻。
“正是。”秦文放下茶盏,声音沉稳,“寄望他人输血,终有尽时。书院之未来,在于自身‘造血’之能。不求人人蟾宫折桂,但求寒门学子,识字明理之余,习得一技之长,日后或可凭此安身立命,养家糊口。此乃根本出路。”
他迎着三人惊疑的目光,继续道:“我意,推行‘半工半读’之制。学子每日半日进学修文,半日入工坊劳作。一则,以工代赈,解决其自身衣食之资;二则,学以致用,磨砺心志。待秋闱将近,确有才学潜质者,自可专心备考。”
“半工半读?”百川先生脸上血色褪尽,仿佛听到什么亵渎圣贤的狂言,“秦公子,读书之道,贵在专一凝神,心无旁骛!岂可沾染铜臭,操持贱役?此乃…此乃舍本逐末!”他声音发颤,带着老派读书人最后的固执。
“百川先生,”秦文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回避的锐利,“恕我直言,读书,究竟为何?”
“自是为修身齐家,入仕报国,为民造福!”百川挺直佝偻的背脊,声音恢复了几分清朗。
“好,入仕报国。”秦文点头,“大梁科考,几年一开?”
“三年。”远景先生答道。
“每科取士几何?”
“约…千人上下。”远景声音低了些。
“先生可知,天下寒窗苦读、挤在这独木桥前的学子,又有几何?”秦文追问。
书房内一片沉默。窗棂外,隐约传来学子们因饥饿而略显无力的诵读声。
“百川书院建院至今,又有几人金榜题名?”秦文再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