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亡者先至,灵前布网(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没直接来绸庄,反而先去义庄留名录——"他抬头看向苏若雪,眼底有光在跳,"这是'春蚕组'老规矩:生死归队,必留信证。"

苏若雪忽然懂了。

赵砚舟是顾承砚最器重的技术大拿,当年带二十个徒弟改良提花机时,曾在组里立过规矩:无论生死,归队必须留信物——活要见人,死要见痕。

可这一回,他留的是"活的痕"。

"他不是来求庇护的。"顾承砚将名录折好收进铜匣,"是来交任务的。"他推了推案上的《上海工商报》,头版用红笔圈着"三井洋行明日举办丝绸展销会"的消息,"山本最近盯着'火种南迁'盯得紧,赵师傅选在这时候现身,是要替我们引开视线。"

苏若雪忽然抓住他的手腕,指腹压在他脉搏上——跳得沉稳有力。"明日是守灵夜,按规矩要诵读十位殉难者名录。"她的声音轻得像落在他手背上的蝴蝶,"我来主持诵读,念到'赵砚舟'时,刻意停顿三息。"

顾承砚挑眉:"三息?"

"当年他教小徒弟认机杼,总说'手停三息,心明三分'。"苏若雪的耳尖泛红,"若他在暗处,必懂这是唤他现身的信号。"

顾承砚低头看她,烛火在她发间的珍珠簪子上碎成星子。

他伸手替她理了理被夜风吹乱的鬓角,指腹擦过她耳垂时,摸到一片薄汗——她比他更紧张。

"但我们不等他来。"他的声音突然低下来,像浸了墨的线,"我们要让山本以为,他来了。"

苏若雪瞳孔微缩。

她想起今日下午在霞飞路看见的日本宪兵队卡车,想起山本办公室里那台正在比对的铜纽扣模具——他们需要一个"赵砚舟已回上海"的假象,让山本的注意力从"火种"转移到"活饵"上。

密室里的自鸣钟"当"地敲了九下。

顾承砚起身推开窗,夜风吹得热力图上的红光摇曳,杭州湾的光点已扩散成拳头大的亮斑。

他转身时,袖口带起一阵墨香:"青鸟,去后巷仓库,把那三个身形与赵师傅相近的技工带来。"

青鸟领命要走,又被顾承砚叫住。

他从怀里摸出半块桂花糕,是苏若雪下午塞给他的:"给他们垫垫肚子,今夜......"他看了眼苏若雪,没说完的话被风卷走,"总要有体力演这出戏。"

𝐈  𝔹  ℚ  𝔾. v  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