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技术授权,互利共赢(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恩浩荡,御赐金匾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不仅在青阳县和南阳府传得沸沸扬扬,就连周边的一些州府,也都有所耳闻。
一时间,“青石村”、“张大山”、“曲辕犁”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名声大了,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和官府的庇护,还有实实在在的商机和……一些需要小心应对的“麻烦”。
前来青石村的人,比以往更多了。
有真心实意想学习曲辕犁制作技术,回去造福乡里的邻县官吏或开明乡绅。
他们往往会备上厚礼,言辞恳切,希望能得到张大山的指点。
也有一些嗅觉灵敏的商贾,看中了曲辕犁的巨大市场潜力,想从张家这里获得图纸,或者干脆就想垄断这新式农具的生产和销售。
这些人,往往出手阔绰,许以重利,言语间也多有试探和拉拢。
更有甚者,还有一些身份不明的人,在村子周围鬼鬼祟祟地打探,试图通过收买村民或作坊匠人的方式,窃取技术机密。
面对这纷至沓来的各色人等,张大山虽然表面上依旧是那副沉稳淡定的模样,心里头却也暗自警惕。
他知道,这技术是宝贝,也是烫手的山芋。
如何既能让这好东西推广出去,造福更多的人,又能保护好自家的核心利益,不至于被人白白占了便宜,甚至反过来被倒打一耙,这其中的分寸,可得好好拿捏。
先前在家庭会议上定下的“技术分级、契约约束”的方针,如今正好派上了用场。
对于那些真心想学习技术、用于改善本地农业生产的官府代表或乡绅,张大山都表现得十分热情和慷慨。
他会亲自接待,详细讲解曲辕犁的优点和使用方法。
也会让小山或周文轩,将那份经过“技术处理”的、只包含基础构造和大致尺寸的图纸,以及那份《曲辕犁详考》,赠送给他们。
并且,还会客气地表示,若是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可以随时派工匠前来青石村学习,或者,青石村也可以考虑派出有经验的匠人,前往当地进行技术指导。
当然,这“指导”也不是白白指导的。
张大山会通过周文轩,与对方签订一份简单的“技术协助契约”。
契约上会明确,青石村提供的技术指导,主要是针对曲辕犁的基础制作和调试。
对方在学会之后,可以在本乡本土推广使用,但不得将此技术私自售卖给第三方,更不得仿冒“青石”标记。
若有违背,青石村保留追究的权利。
这样的做法,既显出了青石村的慷慨大度和乐于助人的姿态,也巧妙地将核心的制作工艺和关键的改良细节,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