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夜读诗经之五十《定之方中》(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两句描绘了卫文公登上旧城废墟,眺望楚丘的画面。“升彼虚矣”的动作,展现出他对楚丘这片土地的重视和对未来建设的深思熟虑。“以望楚矣”则为后续对楚丘及周边环境的考察做了铺垫,从宏观角度为卫国的建设规划拉开了序幕。
2.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卫文公极目远眺,看到了楚丘、堂邑,以及景山和高丘。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他视野的广阔,更体现了他对地形地貌的细致考察。通过对这些地方的观察,他能够全面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为合理选择建设地点和规划城市布局提供了依据,凸显了他的战略眼光和规划能力。
3.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从高处下来后,卫文公又前往桑田进行考察。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桑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卜云其吉”表明他通过占卜来寻求神灵的指引,确认此处适宜建设和发展。“终焉允臧”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即在此地进行的建设必将带来繁荣和昌盛。这一系列行为体现了卫文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神灵的敬畏之心。
第三章
1.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
描绘了一场及时雨过后,卫文公立即命令驾车人做好出行准备。“灵雨既零”营造出清新、湿润的氛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卫文公在雨后迅速行动,展现了他对农事活动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关注。
2. “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星言夙驾”描绘了卫文公在天色微明时就早早驾车出发的情景,“说于桑田”则表明他到达桑田后,深入了解农事情况,与百姓交流。这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亲力亲为、关心农桑的形象,体现了他作为君主对百姓生活的关怀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3.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诗歌最后,作者毫不吝啬地对卫文公进行赞美。“匪直也人”称赞他为人正直,“秉心塞渊”则强调他内心充实、谋虑深远。“騋牝三千”描绘了卫国拥有众多良马,这不仅是国家畜牧业发达的象征,更从侧面反映出卫国的强盛和繁荣。这三句高度概括了卫文公的卓越领导才能和卫国在他治理下取得的辉煌成就。
整体赏析
1. 结构特点
? 重章叠唱,韵律和谐: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各章在句式和韵律上保持基本一致,仅通过更换少量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内容。这种结构使诗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同时,重章叠唱的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使读者在反复吟诵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对卫文公的赞美和对卫国中兴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