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夜读诗经之五十《定之方中》(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夜读诗经之五十《定之方中》
奏响卫国中兴的壮丽乐章:解读《诗经·鄘风·定之方中》
在《诗经》这部承载着先秦历史与文化的鸿篇巨制里,《鄘风·定之方中》宛如一首雄浑激昂的颂歌,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勾勒出卫文公带领卫国走出衰败、走向中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下面,我们将结合原诗,从逐联赏析和整体品鉴两个层面,深入探寻这首诗歌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原诗呈现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逐联赏析
第一章
1.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诗歌开篇,“定之方中”描绘了定星(营室星)在天空正中的景象,古人依据星象确定时间,这表明此时正值营造宫室的最佳时节。“作于楚宫”则点明了营建的地点为楚丘。以星象起兴,不仅营造出一种庄重、神圣的氛围,还为后文大规模的营建活动奠定了富有仪式感的基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国家建设的重视。
2.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揆之以日”详细描述了卫文公命人通过观测日影来确定宫室方位的过程。这一举措充分展现了古代科学技术在建筑活动中的应用,反映出当时人们在营造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卫文公亲自主持这一工作,体现了他的谨慎与智慧,为宫室的顺利营建提供了科学保障,也彰显了他作为君主的责任心。
3.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此句描绘了在楚丘广泛种植榛树、栗树以及椅树、桐树、梓树、漆树的场景。这些树木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改善当地的生态,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其中,桐树和梓树是制作琴瑟等乐器的优质材料,这表明卫文公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建设,还对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展现出他的远见卓识,为卫国未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1.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