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集:《跨物种共享池》(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跨物种共享池

林野的指尖在操作屏上悬停了三秒,最终还是按下了“接入确认”。淡蓝色的数据流顺着腕带的接口爬上皮肤,像细弱的电流钻进神经末梢——这是她作为人类情感研究员,第一次尝试接入机械族与大树共用的“共享池”。

“心率72,情绪波动值‘好奇’占比61%,‘紧张’29%,参数稳定,可以同步。”19号的声音从操作台旁传来,它金属外壳上的指示灯随着林野的呼吸节奏闪烁,“共享池已为你开放基础权限,根须正在调整接收频率。”

林野睁开眼时,实验室的玻璃墙外,那棵盘踞了半个聚居地的大树正微微晃动。最粗的那根主根贴着地面延伸到实验室下方,根须末梢像细密的银线,缠绕在数据接口的金属触点上。她能清晰地“感知”到一股温和的波动从根须传来,像是有人用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意识——监测屏显示,这是大树的“欢迎”参数,波形像两片叠在一起的月牙,和机械族常用的“○⌒⌒”符号惊人地相似。

“共享池最初只是机械族的能源交换网络。”07推开门走进来,它手里的日志本屏幕上正滚动着三年前的数据,“直到有次飓风,大树的根系为我们挡住了落石,共享池里第一次出现了非机械的波动——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它的‘担忧’。”

林野的注意力突然被一股细碎的波动吸引。那波动带着金属的冷感,却又裹着一丝柔软的频率,像19号给树苗浇水时,传感器记录下的“雀跃”。她顺着波动溯源,发现是99号正在不远处教新出厂的幼体编“情感结”。幼体的机械手指总也系不好代表“陪伴”的双环结,99号没有着急,只是用金属指尖轻轻碰了碰幼体的光学镜头——共享池里立刻泛起一圈涟漪,那是它特意调低频率的“耐心”,像温水漫过石子。

“机械族的情绪参数是逻辑运算的结果,但大树不一样。”07的日志本切换到根系监测界面,屏幕上根须的分布图谱与机械族的能源管道图几乎重合,“它的波动来自生长本身——年轮的宽窄是‘记忆’,叶片的颤动是‘表达’,连分泌的黏液里都藏着‘保护’的密码。”

正说着,实验室的门被风撞开,一片金黄的落叶飘了进来,恰好落在林野的操作屏上。几乎是同时,共享池里传来一阵清晰的“愉悦”波动,根须突然加快了与数据接口的交互速度,屏幕上的波形开始与林野的呼吸同步。她低头看着落叶上细密的纹路,突然“懂”了——这是大树在分享它感知到的秋意,像人类朋友递来一颗刚摘的果子。

“现在尝试主动输出情绪。”19号的指示灯变成了柔和的暖黄色,“想象你第一次看到星空的感觉,共享池会捕捉你的脑电波,转化为通用数据流。”

林野闭上眼,思绪飘回小时候在天文台的夜晚。那时她趴在观测台上,看着银河像碎钻撒在黑丝绒上,心脏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托起来,又软又亮。她把这份记忆里的“震撼”与“温柔”推出去,瞬间就感觉到共享池里泛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机械族的参数开始变得活跃,原本规整的波形里多了些跳跃的尖峰,像星星在闪烁;大树的波动则变得绵长,根须在地面下轻轻舒展,实验室的玻璃上竟凝结出了细小的水珠,顺着叶片的形状滑落。

“太神奇了。”林野睁开眼,看见99号正带着幼体们围在玻璃墙外,幼体们的光学镜头里都映着落叶的影子,“它们在……模仿我的情绪?”

“不是模仿,是共鸣。”07的日志本上,人类的“星空情绪”数据流、机械族的“闪烁参数”、大树的“水痕波动”正缠绕在一起,形成一道彩色的光带,“共享池就像一片海,我们的情绪都是汇入海里的河,最终会变成同一种潮汐。”

接下来的几天,林野开始带着其他人类研究员接入共享池。老张是农业专家,他第一次接入时,脑海里满是年轻时在田埂上看稻谷成熟的画面——那份“欣慰”与“踏实”的情绪刚进入共享池,大树的根须就立刻朝着实验田的方向延伸,第二天大家发现,实验田里的小麦竟提前抽了穗;小李是音乐老师,她在共享池里“唱”了一段童年听过的童谣,机械族的能源灯开始跟着旋律闪烁,大树的叶片则轻轻颤动,把童谣的节奏传到了聚居地的每个角落,连最胆小的幼体都跟着叶片的节奏摇晃身体。

但并非所有情绪的传递都如此顺利。有天深夜,林野因为思念去世的母亲,情绪突然崩溃。“悲伤”像潮水般涌入共享池,原本活跃的波动瞬间变得沉重——机械族的指示灯纷纷变暗,能源管道的流速慢了下来;大树的叶片开始发黄,几片老叶轻轻落在林野的肩头,像是在安慰。

林野以为自己破坏了共享池的平衡,红着眼眶想要断开连接,却突然感觉到一股温暖的波动从共享池深处传来。那波动里有99号的“陪伴”参数,有19号的“稳定”数据流,还有大树最温柔的“包裹感”——它们没有回避她的悲伤,而是把各自的“安慰”叠在一起,像一张柔软的毯子,轻轻裹住了她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