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年9月·云舟1号首次试航(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2025年9月的风,带着初秋的凉意,却没吹散笼罩在城市上空的灰雾。城郊生态测试基地的研发楼前,几辆印有“生态应急”标识的车辆正安静待命,车身上的荧光条在昏暗的天光下泛着微弱的光——这是为云舟1号首次试航准备的应急保障团队,一旦传送出现意外,他们能在5分钟内抵达10公里外的接收点。

地下机械实验室里,气氛却比室外灼热得多。银灰色的云舟1号静静立在实验室中央,1立方米的立方体外壳打磨得光滑如镜,反射着天花板上的LED灯光;机身正面嵌着一块可拆卸的时空定位面板,此刻面板上正跳动着绿色的坐标数据——北纬31°23′,东经121°45′,这是10公里外“生态测试基地”接收点的精确位置,旁边的“能量储备”栏显示着98%的绿色进度条,氢燃料电池与太阳能板协同工作,早已完成供电预热。

“幼苗状态怎么样?”年轻叶云天戴着白色手套,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透明的培育盒推向云舟1号的传送舱门,盒内10株改良小麦幼苗舒展着嫩绿色的叶片,根部浸泡在特制的营养凝胶里,叶片上还挂着细密的水珠——这是林月瞳团队凌晨刚从无菌培养室里取出的,每一株都经过了3次毒素检测,确保状态最佳。

林月瞳蹲在培育盒旁,指尖轻轻碰了碰叶片,脸上满是郑重:“根系完整,叶片含水量65%,营养凝胶能维持48小时湿度——只要传送过程不超过1分钟,幼苗不会出任何问题。接收点的无菌土壤我已经让人再检查过了,pH值7.2,没有重金属残留,和实验室的培育环境完全一致。”

叶云舟站在云舟1号的操作台前,手指在虚拟控制屏上快速滑动,逐一确认参数:“光波聚焦器偏差值0.2米,在安全范围内;时空定位模块已锁定接收点坐标,误差小于0.1米;氢燃料电池输出稳定,储氢罐压力正常……所有指标都符合试航标准。”

他抬头看向实验室里的众人——负责数据监控的老陈正盯着全息面板,应急团队的负责人握着对讲机站在门口,林月瞳则守在培育盒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张与期待。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技术测试,而是“拯救植物计划”从“实验室”走向“实地”的第一步——如果云舟1号能成功将幼苗传送到10公里外,就意味着未来他们能将改良种子送往全国各地的生态基地,真正启动植被复苏计划。

“各单位注意,云舟1号首次试航,倒计时10秒。”年轻叶云天的声音通过实验室的广播响起,他按下操作台上的“启动”按钮,云舟1号的外壳边缘突然亮起一圈柔和的蓝光,像给金属立方体镶上了一层光晕。

“10,9,8……”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传送舱门处,培育盒缓缓滑入舱内,舱门无声闭合,面板上的“传送准备”栏开始闪烁黄色。

“3,2,1——传送启动!”

随着年轻叶云天的话音落下,云舟1号内部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嗡鸣,蓝光瞬间变得明亮,却不刺眼,像一层流动的光膜包裹住整个立方体。叶云舟死死盯着数据面板上的“光波强度”曲线——曲线平稳地维持在85%,没有任何波动,“偏差值”始终定格在0.2米。

下一秒,传送舱门自动打开——原本放在里面的培育盒,消失了。

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云舟1号的嗡鸣声逐渐减弱,蓝光慢慢褪去。老陈盯着通讯器,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林月瞳攥紧了衣角,眼神紧紧锁着空荡荡的传送舱;年轻叶云天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发紧:“接收点,收到请回答,是否检测到目标物?”

对讲机里只有滋滋的电流声,一秒,两秒,三秒……时间像是被拉长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叶云舟的手心微微出汗,他想起2082年爷爷说过的“第一次时空传送失败”的经历,心脏忍不住加速跳动——如果这次失败,不仅会打击团队的信心,还会延误植物计划的推进。

就在这时,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清晰的声音:“接收点收到!培育盒已精准落地,位置偏差0.3米,在接收区范围内!”

实验室里的人还没来得及松口气,下一句话让所有人瞬间沸腾:“幼苗状态完好!叶片没有损伤,营养凝胶未泄漏,根系正常——和传送前一模一样!”

“成了!”年轻叶云天猛地挥了挥拳头,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老陈拍着桌子大笑,全息面板上的数据曲线被他截图保存,嘴里念叨着“历史性时刻”;林月瞳长舒一口气,眼眶微微发红,她快步走到传送舱前,看着空无一物的舱体,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无数幼苗通过这里,送往全国各地的场景。

叶云舟也笑了,他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看向窗外——虽然天空依旧是灰的,但他仿佛能透过这层灰雾,看到10公里外接收点的那10株幼苗,正在无菌土壤里舒展叶片,准备迎接新生。这次试航成功,不仅证明了云舟1号的空间传送功能完全可行,更给了整个团队一剂强心针——他们走的路,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