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结婚风俗(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礼品装在食盒或包裹中,由男方亲友抬送,媒人引路,一路招摇过市送至女家。女家收下聘礼,设宴款待来人,并回赠部分礼品(如鞋帽、文具给新郎),同时将新娘嫁妆的一部分(如被褥、脸盆)随过礼队伍带回男家,称为“回礼”。
6. 备嫁妆:女家收到聘礼后,全力为女儿筹备嫁妆。
嫁妆丰俭由人,但必备“双铺双盖”(至少两床被褥),多由母亲、姑嫂亲手缝制,内絮新棉花,被面多为绸缎或印花棉布,图案喜庆(如龙凤、牡丹)。
其他嫁妆包括木箱(樟木或普通木箱)、脸盆、暖水瓶、痰盂、镜子、茶具、衣物等。
讲究之家或有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这“三大件”之一二,在当年极为体面。所有嫁妆在婚礼前一日或当日送至男家。
7. 新房布置:男家为新婚夫妇准备住房(通常是四合院中的一间或几间)。
重点装饰新房(洞房):糊新顶棚、贴新窗纸(或换玻璃)、窗上贴大红喜字剪纸。墙面贴领袖像和年画。
新炕或新床铺设全新被褥。家具力求整洁、喜庆。
二、正日:迎娶拜堂,合卺成礼
1. 上头·开脸(新娘):婚礼前一晚或当日清晨,女家请“全福人”(父母公婆健在、儿女双全的妇人)为新娘“上头”。
将少女发式改为已婚妇女的盘髻(或梳辫子扎红头绳)。
“开脸”即用细线绞去新娘脸上汗毛,标志成人。此日新娘着红嫁衣(多为红棉袄、红棉裤或红罩衫)。
2. 迎娶:婚礼当日吉时,男方迎亲队伍出发。通常包括:
执事:媒人、引客(负责礼仪)。
娶亲太太: 由男方选定的“全福人”担任,象征吉祥。
轿(或车):传统用花轿,60年代因破除“四旧”,多改用扎红绸的马车、三轮车,后期逐渐有单位汽车。
新郎或乘另一交通工具,或随队步行。队伍携带“离娘肉”(一块猪肉)等礼品。
至女家,女家闭门稍作“刁难”(讨喜钱),后开门迎入。
新郎向岳父母行礼。新娘拜别父母,蒙红盖头(此习俗在60年代渐少,但仍有人行),由兄弟背上轿/车,或由女傧相搀扶上车,母亲常洒泪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