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意马心猿到卿卿(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更有紫冠宽衫,辟乡舍供其居住。

尽管无酒无肉,食无荤腥,饭菜寡淡的很,倒也好过为得一个果腹,遭那街市上陌路的白眼,识者之恶语相加。

于是乎,闻者陆续而来。

然,紫冠宽衫者而非一人,而是一帮人,且对那闻声陆续而来的破产的布商来者不拒。

又另起乡舍,依旧施粥、舍衣。与来者皆以兄弟相称,全无烦感之意。

要求只有一个,只劝其皆菜食,不茹荤,每日祷告经文便可。

一时间便聚那破产的布商达百人之多。

耶?这帮什么人?善人麽?也不敢说,也说不来。

此类者在宋代官书有称,谓之:“吃菜事魔”。

咦?“吃菜事魔”?那不就是明教麽?

宋朝就有“明教”了?这话问的,这玩意儿?打唐朝就有了!

它的正确名称也不是什么“明教”应该叫“摩尼教”。

根据宋代僧人释志磐《佛祖统记》记载:“延载元年,波斯国人拂多诞,持二宗经伪教来朝”。

延载,为武则天称帝后的第四个年号。

不过还有可能更早,唐高宗朝时期就已经有此教进入中原的记载。

后来被唐玄宗以“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下诏给禁止了。

经得会昌一劫,摩尼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

为了迎合民众的需要,并渐与中原其他宗教结合,历五代而不衰。

到宋,已经完全汉化并演变为“明教”。

以其追求光明、善良、俭朴、友爱的道德观念,在江南、福建等地乡间颇得人心,使之流传甚炽。

原先,这明教只是在乡野传教,吸引的信众亦是些个穷苦农人,无地的流民。

“摩尼教”虽信众颇多,却是个不显山不露水,也掀不起大的风浪。

此番却是不同,布商,尽管是商人,即为富贵人家。既然是富贵,这教育也是跟得上的。

尽管是破产了的,亦是各个熟读诗书,能写会算。

其才华、见识要比那些个失地的农人、乡间养蚕的农户要强上百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