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终末将至 下(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阿莲亲赴疫区,在一间隔离屋内见到了首位感染者??一个十岁女童。她睁着眼,嘴唇微动,似有千言万语,却发不出声音。

阿莲握住她的手,闭目凝神。许久,她忽然察觉一丝异常:每当自己轻声说话,女孩指尖便会轻微抽动,像是在回应。

她立刻召集学生,开展一项大胆实验:让所有医护人员每日对着昏迷病人朗读故事、讲述日常、唱歌、甚至吵架??只要是真实的情感流露,皆可。

三日后,奇迹发生。一名青年男子突然睁开眼,嘶哑说出第一句话:“我想……吃母亲做的豆腐羹。”

全院沸腾。

阿莲由此推断:此疫并非攻击身体,而是封锁了“表达”与“感知”的神经通路。病毒借恐惧传播,而对抗它的武器,竟是日常对话、亲情呼唤、人间烟火。

她立即发布《情感唤醒疗法指南》,要求每个病房必须保持声音流动,家属可通过留声玉简传递语音,孩童画下图画贴于床头,爱人写下情书日日诵读。

一个月后,疫情逆转。八成患者陆续苏醒,虽体弱,但神志清明。

一位康复的老者拉着阿莲的手泣不成声:“我以为这辈子再也说不出‘我爱你’三个字了……谢谢你们,没放弃让我开口的机会。”

阿莲望着窗外晨光,轻声道:“语言是灵魂的桥梁。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就没有真正的沉默。”

这场胜利之后,天下掀起一股“说话热”。街头巷尾,人们开始主动交谈;家庭饭桌,父母学着倾听孩子的心事;就连牢狱之中,狱官也被要求每日与囚犯对话十分钟。

有人说这是矫情,阿莲却说:“当我们停止说话,文明就开始死亡。”

岁月流转,又逢春分。

观世塾如期收到那封匿名来信。这一次,信中没有图纸,也没有教材,只有一张薄纸,上面写着一首小诗:

>春风吹过旧屋檐,

>故人未归雁已还。

>万千灯火皆我影,

>不须飞升亦登仙。

信纸右下角,莲花印记依旧,金丝隐现。

院长捧信立于庭院,久久不语。忽听得身后脚步??,转身一看,竟是林照带着数十名年轻弟子走来。

“老师,”林照恭敬行礼,“我们商量好了??从今往后,每年春分,我们都将这封信的内容公之于众,并在全国举办‘传灯会’,让更多人知道,改变世界的人,从来不曾站在高处。”

院长点头,将信高举过头:“那么,今年的第一盏灯,由谁来点?”

人群中走出一个小女孩,约莫七八岁,手里捧着一盏自制纸灯笼,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我也能撑伞。”

全场寂静。

院长弯腰点燃烛芯,火光映照在每个人脸上。

那一刻,仿佛有无数个阿尘、阿莲、阿土的身影,从历史长河中缓缓走来,又融入这片光明之中。

许多年后,当新一代的孩子翻开《观世录》,会在某一页看到这样一段记载:

>扶摇九霄者,非羽化登仙之徒,

>乃凡心不灭之人。

>彼辈无剑,却斩断愚昧之锁;

>彼辈无鼎,却炼出希望之丹;

>彼辈不言大道,却行尽至善之路。

>其名或佚,其迹或隐,

>然每当黑夜降临,

>总有人接过灯火,继续前行。

而在遥远的北方,那位曾梦见莲花之路的小女孩,如今已是“东海净水联盟”的首席匠师。她站在新建的淡化厂顶楼,望着夕阳下的海面,轻声对身旁的学生说:

“记住,技术本身没有温度,让它发光的,是背后那一双双不肯放弃的手。”

学生问:“那我们要走到哪里才算终点?”

她笑了笑,指向天际初升的双子星:

“没有终点。

就像风不会问自己要吹向何处,

它只是不停地吹,

直到万物复苏。”

夜幕降临,扶摇殿前铜铃再响。

依旧是那轻轻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

“继续。”

“继续。”

“继续。”

𝙄𝔹𝑸𝙂. v𝙄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