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行情指标量化测试(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次我要讲的是行情指标的量化测试。行情指标虽然简单,但用于量化交易的收益不一定比其他指标低。与此同时,行情指标也可以作为测试的附加条件。”
这时有人问:“行情指标指哪些?”
“涨幅、振幅、成交金额这一类的,都算是行情指标。”
“哦。”
“我举个例子,股价创15日新低,就算是一个行情指标。”
“懂了。”
“好,现在我就以涨幅为例,介绍三种常用的量化策略:动量策略,反转策略和均值回归策略。”
田园告诉学员们:统计涨幅一般有三种方案,第一种是用年报周期,统计的是4月底至次年的4月底;第二种是半年周期,统计的是4月底至10月底;第三种是四个月为一个周期。”
学员们点头。
“方案一是长线方案,二是中线方案,三是短线方案。每一个阶段的时间周期相同,有利于对比,也有利于记忆。”
“应该不只这一个理由吧?”有学员问。
田园笑,“说的对,其实这几个时间点,也是机构资金调仓换股的时间点。大资金进出一些股票时,必然会影响这些股票的价格,所以在这几个时间点更容易出现行情。”
众人点头。
田园继续讲:“动量策略的原理,是目标周期内涨幅较高的股票,在下一周期内的涨幅可能也会比较高。”
他提出,如果是年度涨幅,动量策略就要在每年的4月底,对目标股进行一年涨幅的排序,然后把这些股票从高到低平均分成五组。涨幅最高组、次高组、中间组、次低组和最低组。
“分好组后要统计各组股票在下一年的涨幅。”
听到这,有人问:“那要怎样评价策略的有效性?”
“问得好。评价量化交易系统时,必须有一个对照组,就是既要看符合条件的个股平均涨幅,也要对比不符合条件的个股平均涨幅。”
听到这个,学员们有些不解。
田园解释说:“股市有一个规律,一段时间内数量不同的两组股票,一般是数量多的那组平均涨幅更高。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每组股票的数量要超过十只。”
此言一出,众人惊讶。
“为何会这样?”田园自问自答:“这是股票市场的轮炒机制决定的。我们知道大资金为了业绩,或者游资为了赚钱,总是会寻找机会炒作一些股票。哪怕指数处于熊市中,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有一些个股被炒高。”
众人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