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破局之锤:推动“数字政务省一体化”改革(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六月的潇湘,细雨连绵,星城市却在酝酿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风暴。

星城市政务大厅,刚刚完成全系统版本升级。李一凡没有选择留在省政府大院,而是亲自来到这座被他称作“基层之眼”的地方,召开了一场“不公开但极重要”的闭门会议。

与会的,不只是市领导班子,还有来自全省13个地市的政务信息化主管副市长、政府副秘书长、省数据管理局局长、省发改委系统干部,甚至还有来自中南大学、清华五道口分院的两位数字治理课题组负责人。

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研讨会,而是李一凡试图以星城为原点,向全省、乃至全国,砸下数字政务变革的第一锤。

——

“什么叫做一体化?”会议一开场,李一凡没有打官腔,而是直接切入主题。

“很多人理解的一体化,是平台统一、系统统一、数据库统一。但我今天要讲的,不止于此。”

他在投影上展示出一张图:一座城市、一套平台、六个治理模块、三类干部流转机制。

“我讲的,是制度级别的一体化。什么意思?”

他目光扫视全场,“是让数据成为干部考核依据,是让平台参与政府流程设计,是让所有政务部门的信息入口、执行节点、结果归档,全部发生在一个逻辑之下,而不是几十个部门各玩各的、各自为政。”

有人面露迟疑,有人频频点头,但更多人是紧张。

李一凡继续说道:

“我们目前的电子政务系统,说到底还是‘纸质政府的电子壳’,流程没有改、责任没有清、接口没有归、权责没有锚。”

“我要的是——一个有逻辑、有反馈、有运行成本、有评价闭环的‘数据型政府’,这就是星城市正在做的。”

他顿了顿,抛出重磅一句话:

“这不是信息化,是政体试验。”

——

这句话,瞬间让会议室安静到落针可闻。

只有星城市委书记陈启明、市长李志远和常务副市长梁国涛三人神色如常——他们清楚李一凡的节奏,他从不空喊口号,他要做的,永远是体制深水区的活。

随后,梁国涛站起,以“政务数字中枢结构工程总协调人”的身份,向全场展示“星政通5.0”的改革成果:

1. 群众与政务的交互路径,从原先的“多窗口-多部门-多流程”压缩为“一平台-一次填报-一次受理”;

2. 所有政务受理时间、节点处理日志、责任人信息、最终反馈记录,均以区块链方式实时固化,无法删改;

3. 政务考核由“岗位评分制”转为“群众体验制+流程追溯制+数据一致性评分”,干部的考核结果不再由上级打分,而是由系统与公众共同评估。

他举例说明:“比如现在,一个群众申请退税,以前要跑四次,现在只需要通过App申请一次。全流程节点处理仅用3小时,比过去快了90%以上。”

随后,中南大学数字治理课题组负责人发言:

“我们评估过,‘星政通5.0’的治理效率,是传统体系的4.3倍;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3.2%;干部制度焦虑感降低58%;这不是信息化,这是治理范式的变革。”

——

李一凡听完,没有夸奖,也没有表扬。他只是缓缓说道:

“这些数字,远远不够。我想看到的,是一个完全由数据推动运行、监督、反馈与优化的‘准中枢治理体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