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在士子们泼墨挥毫之际,一小沙弥带着一位身着靛蓝直裰的中年而来。

一到近前,他便开口问道:“先生身体可有大好?”

众士子要么埋头挥毫,要么蹙眉冥思,雁塔下静得落针可闻,他这句问候声音便显得格外大。

不少士子都抬头望过去,庄鸿知他身份,忙搁笔起身,遥遥拱了拱手,便算是见过礼了,而后继续坐下写文。

来人乃是此地父母官,但庄鸿乃是举人,可见官不拜,故而只遥遥行礼。

与他一样的人不在少数,袁清不认识来人,但见庄鸿等人的举措,便猜测应该是有功名的前辈,便也遥遥行了礼。

“老父母来得正好,”瞿塘先生搁下茶盏,抬手示意庄鸿看座,“今日诸生文会,正要借你法眼一观。”

知县连道不敢,目光扫过案上文稿,见其中一小摞纸墨间朱批点点,显是瞿塘先生已先阅过。

他撩袍落座,却不急着取卷,反而关切道:“先生这几日气色倒比前次见时好了些,想是药石见效了?”

瞿塘先生微微一笑,“还得多谢老父母荐的大夫,这两日确实好了许多。”

知县露出放下心来的神情,随手取了最上面的一张文稿,笑着道:“诸君文章,本官知其理,不知其情,不敢妄加评论。”

这话是在自谦,也是提前打个圆场,毕竟文章点评,褒贬之间最易生嫌隙,不如先将自己的见解归为“管窥蠡测”,既全了对方颜面,也留了三分余地。

瞿塘先生捏着胡须:“老父母说笑了,你乃甲科进士出身,当年殿试对策的朱批,老朽至今还记得,‘议论正大,词气和平‘八字,可是先皇御笔亲题,这般才学,评点诸生文章,何异于庖丁解牛?”

知县连忙摆手,又自谦了几句,才细细看起手中的文章。

不过片刻,他便看完了,笑着递给瞿塘先生:“此文言辞华美,极尽哀思,先生以为如何?”

瞿塘先生扫了眼,顿时皱起了眉:“辞藻虽工,却如优孟衣冠,太繁了,步步追摹古人,却又不得其精髓,实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一开始就这般犀利,众士子顿时心里发紧,特别是那些已经上交了文作的人,都在暗暗祈祷点评的这篇不是自己的文作。

瞿塘先生一篇篇翻阅着文稿,忽而长长地叹息,“我锦川读书人,比之江南才俊,到底是差远了啊!”

众士子顿时面色羞窘,有些抬不起头来。

知县目光在众人面上一扫,端起茶盏却不饮,只将盏盖轻轻摩挲着青瓷边缘:“江南文风之盛,莫说我们锦川,便是京师也比不上,先生何必太过严厉?

这些后生年纪轻轻,能写出这般文章已属难得。

《礼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辈做学问只要能一日比一日有长进,便是很好。”

“善!”瞿塘先生大赞,“是老朽着相了,老父母此喻极是,譬如这涪江之水,看似日日相似,实则刻刻不同。”

知县微微一笑,“先生只是心系我锦川,关心则乱罢了。”

瞿塘先生又拿起文稿,继续看起来,当看完其中一篇时,他怔了怔,垂眸又重头看起,并小声念着:“乾元十六年七月,予与妻子友人自顺庆赴试成都。时霖雨不止,江烟漠漠。

𝐈 B 𝙌 ⓖ. v 𝐈 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