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借的?”丁树皮更惊讶了:“找谁借的?三万两银子的借款可不是小数目,一年光利息就要不少钱呢。”
“本藩借给他的,更准确地说,是襄樊银行借给他的,三万两银子的长期借款,一厘银子的利息都不要。”
短短的一句话,却有着丁树皮根本消化不了的巨大信息量。
他有太多的问题想要问,但说出口的却是:“咱们什么时候有的襄樊银行?”
“吕德昌借了就有了。”韩复说话的同时,指了指王宗周:“王宗周是财金室的主事,银行的事情就由他来牵头,初始资金嘛……………”
说到此处,韩复意味深长的望了望在座的众人,笑道:“就是各位前几天送给本藩的贺礼。”
一听这话,众人立刻心下惴惴,才明白今天叫他们过来,不仅仅是谈事情,更是一种敲打。
前几天送贺礼的事情,他们其实自己也知道,好像有点太夸张了。
但这种事情,一旦起了头,就不可能停下来的。
别人送了,你难道能不送?
别人要送一百两,你难道能说让人家少送一点?
不可能的。
只能有样学样,往高了对标。
襄樊镇、中军衙门,如今是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合体,想要运转起来,自然免不了金钱的润滑。
在这一块,韩复向来抓得不是很严。
但集体送贺礼,送得还是明显远超正常收入的贺礼,等于说就是把灰色收入摆到明面上了。
宴会过后,大家都有点紧张,害怕被追究,但几天下来,韩伯爷也没提这事,都以为这事黑不提不提的就这么过去了。
谁成想,冷不丁的,在谁也没有防备的时候忽然提起。
众人吓得都有点脸色发白。
好在,韩复没有拉清单的意思,也没有将他们扭送到司法机关,只是敲打了一下。
告诉他们,这事本藩记着呢。
这次册封典礼,襄樊营系统送了两万多两,中军衙门的其他部门如厘金局、商事房、屯事房、总烟行、总皂行、青云楼、铸炮厂、造船厂、水营等等凑吧凑吧,送了一万两。
其他的府、州、县系统,以及各地的大户,送了三万两有奇。
加起来有个六七万的样子。
韩复想着公中再出一部分,凑个整,以十万两白银作为准备金,等到时候兑换券弄好了,他会先给这些送礼之人,按照一定的比例,赠送兑换券。
兑换券可以随意使用,可以从襄樊镇系统里买东西,但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兑换成银币。
对于老百姓和商人,韩复为了建立信用,主打一个随时随地不限额的兑换,但对于自己人,就别去参与挤兑了。
反正咱不是朱洪武,不会干自己发出去的宝钞,自己都不认的事情,你就拿着当钱用呗。
这样一来,兑换券就可以慢慢的流通,也就具备了货币的属性了。
尽管襄樊镇作为一个庞大的官僚集体,已经不可避免的染上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襄樊镇毕竟成立时间不长,整个团队依然充满了草创期蓬勃向上的力量。
行政效率相当的高。
韩伯爷的决定一旦做出,就成为整个两府一十三县的集体意志。
四月二十一日,中军衙门文发布命令:
增设戎务司,统管全镇军事系统的日常性事务,下设军械局、军需处、军法处、参谋处;
总务长悬而不设。
原总工坊、铸炮厂、造船厂等划归务司管辖;
改掘子营千总哨队为工兵营,坐营把总李铁头,内设三到五个工兵哨队。
新设工商总管处,内设工务所、商贸所、产业所,负责本镇一切生产、贸易、后勤事务;
原工事房、商事房、总烟行、总皂行、青云楼等划归工商总管处管辖;
以丁树皮为总管。
改民事房为民政房,屯事房为屯垦房,这两个房头除了襄樊镇内部事务之外,还需向各府、州、县派员驻守、协调。
新设审计司,审计司独立于中军衙门之外,直接对韩复本人负责。
同时,筹建官办银行和铸币厂。
樊城之战后,尤其是他重奉明廷正朔,受封伯爵之后,为了适应顺、明两大朝廷轰然倒塌,抗清事业开始“去中心化”的新局面,为了满足接下来任务的需要,韩复肯定要对军政两大系统进行改革的。
军队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关系重大,涉及到的人、利益很多,还要考虑平衡的问题。
没错,襄樊营早就有山头的问题了。
最初的山头,是根据入伍的时间、梯次自然而然形成的。
比如说桃叶渡的那帮人是一伙,桃叶渡后入伍的是一伙,进城以后招募的人又是一伙。
这些人入伍时间相近,长时间共事,又有着共同战斗的经历,很容易的就会形成团伙。
但随着襄樊营越来越庞大,许多小的山头,也逐渐的在吸收合并和分裂。
目前形成比较大的几个山头,首先还是以桃叶渡旧人为核心的那一伙,他们是襄樊营的基础,是最核心的一股力量。
原先这些老三队出来的人,以宋继祖为主,宋继祖去了西营之后“群龙无首”,马大利、陈大郎、蔡仲、魏大胡子这些“年轻一代”冒了出来。
这些人内部虽然也有小山头,但大体上利益是一致的。
而这一年来,投奔、招抚、收编过来的土匪、寨兵、降兵、团练等等人马,这些人很难融入到马大利、陈大郎他们当中去。
这些人因为相同的处境,又基本上都被安置在了义勇营,因此,自然就形成了一股力量。
原先吴老七纠集一班人,比较跳,他们虽然被韩复给清理了,但这个山头依然在。
樊城之战后,襄樊营大获全胜,收编了数千降兵降将,其中不乏班志富、许尔显、金玉奎这样的中高级将领,这使得襄樊营这座大山上,立刻又隆起了一座相当突出的山峰。
除此之外,像是掘子营、火器营、骑兵营、弓兵哨队、水营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营头,内部也自成气候。
包括新勇营同样如此。
如今襄樊营里大量的中低级军官都是从新勇营出来的,他们编入正兵之后,虽然就和新勇营脱离了关系,但始终与“老长官”叶崇训保持联系,对其相当尊重。
这一座又一座的山头,虽然都向自己宣誓效忠,都愿意为自己卖命,但饭毕竟还是要分锅吃的嘛。
韩复原先是毫不掩饰,摆在明面上的偏重偏爱嫡系兵马,可如今他是“襄郧共主”,就不能这么干了。
那等于是人为的制造差异,主动将襄樊镇系统中占很大比例的一部分人推向别的地方。
不离心离德才怪。
而且,郧阳之战中很多部队都打光了,还要重建,如果只用新兵来补充的话,这些部队的战力必然下降,大家难免也有意见。
这就又涉及从其他部队抽调人马的问题。
总之,对于军队的调整,韩复显得非常慎重。
但行政系统就简单多了,说啥那点,这帮人全是自己的家臣啊,可以随便折腾。
他对原先的中军衙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组。
最大的变化,就是增设了戎务司。
原先军队与中军衙门的关系,比较暧昧,模糊不清,谁也说不清双方之间具体是个什么关系。
而且中军衙门里,也没有专门处理军队事务的部门。
这次增设戎务司,就是干这个事情的。
韩复虽然总览全局,士农工商军,东西南北中,哥们领导一切。
但军政两大系统还是要逐渐分开,划分清楚的。
他不打算弄一个类似“首辅”的最高行政官,更不会设立“总司令”,韩复集团不需要二号人物。
三号也不需要。
但军队里一般性的日常事务,得有个人专职来做。韩复现在事情太多了,不可能什么都管的。
谁来做这个总务长,他倾向是宋继祖。
但宋继祖来了,是个什么样的级别呢,而他走了,又让谁接替西营的把总呢?
韩复暂时还没想好。
很头疼。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𝙄 ℬ Q 🅖. v 𝙄 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