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凯旋(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尽管韩大帅下达了凯旋的命令,但襄樊营想要“班师回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均州、郧阳、郧西等府县都是襄樊营刚刚占领的城池,如何布防,让哪个部队留下来布防,以上诸城的官员是否要留用,都是件颇费思量的事情。

襄樊营五大千总司,其中陈大郎的第三千总司一直以来就在南线活动,而蔡仲的第五千总司在左旗营之战后,又被韩复重新派回荆门州加强防守。

之前远安县令王第魁和远安守备周安派人到荆门州请降,韩复在接报之后告知暂领荆门州牧的王克圣和千总陈大郎,要他们等到第五千总司回到荆门以后,再去受降。

周惠安也是襄樊营的老朋友了,之前在双河镇之战中即被俘投降,只是韩复出于统战工作的需要,又把他们给放了回去。

这一次,不仅张文富全军溃败,就连王光恩也身败被俘,消息传来,给了周安极大的震动。

远安县离荆门州不远,刚刚在赵家湾之战中元气大伤的周安,对于能凭自己的力量守住远安县城,是毫不抱任何信心的,索性主动请降。

只不过,第五千总司刚到荆门州不久,即有消息回报说,明廷马世勋部在荆门以南一带活动,似有窥伺荆门之意。

由于荆门与郧阳路途遥远,消息往来极为费时,韩复现在也很难准确地掌握荆门那边具体的情况。

除在荆门的第三、第五两个千总司之外,在均州的还有第一、第二、第四三个千总司,以及火器、马兵、弓手、骑马步兵、掘子营,新勇营、防城营和义勇营等各股人马,洋洋洒洒有七八千人。

算上降兵和投奔来的各路豪强的话,从光化到郧阳这一带,能凑出上万人来。

这里面,真正属于襄樊营嫡系的人马并不多。

五大千总司只有三个不说,其中西营的第一、第二两司还被打残了。尽管得到了紧急的补充,但战斗力也一定程度上被稀释了不少。

唯一较为完整的,就是马大利的第四千总司。

韩复本来打算,将西营的两个千总司带回,让马大利留守郧阳。

但一则马大利没有独当一面的经历和资历,二则义勇营、防城营和那些降兵降将要如何处置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这些力量,只是暂时的依附在襄樊营的周围,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暂时的依附在他韩复韩大帅的周围。

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尽管自领少部分嫡系,带上大量的外围兵马,居重轻,各种势力糅合在一起的缝合怪,是这个时代大兵团作战的普遍情况,但向来多疑,对人性有着清晰而深刻认知的韩再兴,是无论如何没办法说服自己,完全相信这些人

的。

必须要带在身边。

可这样一来,可供留守地方的兵力,就更加的不足了。

尽管鄂西一带成建制的、正规的武装力量,要么被韩复击溃,要么被韩复收编,但要知道,郧阳三面都是茫茫大山,土匪横行,地缘安全非常恶劣。

留守兵力不足的话,这些土匪是真的敢出来打秋风。

要是襄樊营击溃了王光恩的大军,却在一群土匪手上翻了船的话,那乐子就太大了。

将严重损害一直以来,韩复努力构建,精心维护的权威形象。

为了解决兵力该如何分配,如何使用的问题,韩复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思量。

在这个过程中,韩复积极的派人在山中张贴告示,招揽群豪。

又积极的会见了郧阳府的官僚、士绅。

对郧阳的政治结构,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这些事情,都得到了徐启元十分卖力的帮助。

只是大顺没有巡抚这个设置,以韩复的职权,也没办法任命巡抚这一级的官员,韩复只得很不伦不类的,给徐启元加了个中军衙门总参事的职衔,让其仍旧管着郧阳的事务。

郧西各官韩复未作调整,还是令其各领各职,保持不变,惟有一应事务除要向徐启元汇报之外,还需要向驻守郧阳的襄樊营领兵官汇报,并且文书要派人原样送往襄阳的中军衙门备份。

均州和光化两城的长官则进行了对调,原光化知县吴鼎焕,加参事室咨议官衔(副总参事级),领均州牧。

原均州知州张振瑜,随着高斗枢等人一起撤到郧阳以后,又跟着高斗枢等人一起出降。

韩复兑现承诺,既往不咎,仍然还给他官做。

只不过,屁股下面的椅子要动一动,换一下了。

韩复让他去接替原先吴鼎焕的位置,给他弄了个参事室参事的身份,叫他领光化县令。

除此之外,韩复还打算在过完年之后,对上津、谷城、远安、南漳和宜城等县的官员进行调整。

既然白将爷说联络不上朝廷,那自己根据战事情况,便宜行事,也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

张振瑜四十来岁,是典型的平庸无为的老官僚,在接到任命后以为是触怒了韩大帅,显得很是战战兢兢,惶恐不安。

因而临上任之前,韩复特地设宴招待了他一番,令其宽心,勉励其实心办差,以图将来。

张振瑜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平庸,但韩复叫他去光化县,就是用来掺沙子的,起到的就是一个占位符的作用。

人只要在那个位置上,就有用处。

让韩复没想到的是,这个张振瑜,居然也是郧西张家的人,还是张文富的叔父辈。

在张振瑜走马上任次日,执掌着郧西铁矿,堪称当地豪强的张氏族长张世昌,以及其堂弟张世荣,联袂来拜访韩大帅。

郧西铁厂和襄樊营早有合作,即便是在秋季战事之时,也源源不断的走私各类铁料、石炭,也算是老朋友了。

尽管神交已久,但双方还都是头一次见面。

张世昌和张世荣两兄弟,都是七十来岁的老翁,不过虽然白发苍苍,但精神却是相当矍铄。

韩大帅亲切会见了他们,在充分友好的交换意见之后,双方高度赞赏了先前的合作,并一致同意,今后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

韩复表示,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襄樊营也正是用人之际,勉励张家子弟,多多为国家效力。

张老太爷也不含糊,立刻开列了名单出来。

张家家大业大,族中子弟甚多,其中不乏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

张世昌表示,这些人,随便大帅使用。

在见完这两位地地道道的封建大地主之后,前往兴安州劝降的使者,也有了回信。

兴安州是几个月之前,郧阳明军刚刚打下来的,王光泰被调走以后,镇守此地的是原明廷陕西副总兵孙守法。

这位孙守法也是个传奇人物,在甲申之前,不过是个地主武装而已,但在甲申之后大放异彩,是川陕鄂一带有名的搅屎棍。

兴安州在汉水上游,孤悬群山之中,东接郧阳,西面则与汉中相连。

如今守备汉中的,则是与孙守法相爱相杀的大顺军将领贺珍。

与孙守法一样,贺珍也是个在甲申后大放异彩的搅屎棍,在顺、清、明三方之间反复横跳,最终成为夔东十三家之一。

当然了,这个时候,不论是孙守法还是贺珍,都不知道自己往后的人生如此精彩。

他们目前各有各的烦恼。

孙守法极度敌视顺军,准确地说,是因为一度被打得跑到终南山里当野人的经历,使得孙守法极度敌视陕西的顺军。

今年年初,从终南山里出来开始再就业的孙守法,投奔到了王光恩的麾下,随王光恩攻破了原贺珍所部党孟安驻守的兴安州,并在王光泰被调走以后,独守此城。

孙守法本为自己二次创业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不想,就传来了王光恩兵败左旗营,高斗枢归降郧阳府的噩耗,真是如天崩地裂一般。

而贺珍亦有烦恼,他驻守汉中,虽然猛将如云,兵马甚多,但汉中乃是由川入陕的门户,张献忠在四川登基之后,多次派人前来攻打。

𝙸Ⓑ🅠G. v𝙸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