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召对(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么看马士英说的好像也没错。
但那都是什么时候的老黄历了?
从崇祯年间开始,内忧外患之下,朝廷早就放开了限制,尤其是到了崇祯最后几年,侯爵,伯爵如同不要钱一般大放送。
吴三桂、左良玉这些人受封伯爵也就罢了,唐通、白广恩、高杰之流,亦可受封伯爵。
等到了福王在南都登基之后,爵位更进一步的贬值。
清廷那边为了争取降将,连郡王都放开了给,一个小小的伯爵而已,袁继咸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给。
当下也是以上述事例,与马士英据理力争起来。
然后,又向着御座上的朱由崧躬身言道:“陛下,韩复此人之能,臣先前已数语言之,以陛下圣明,自是了然于胸。今日此人倾慕英主,悔罪投诚,此数万虎之士,百战而成之雄师,实乃天留之以资陛下也。陛下出一空
爵,即可收数万兵马,并有陨、襄、荆门千里之地,既免湖北百万生灵涂炭,又可为大江屏障,御贼房于荆湖之外,此诚良策也。
说着,袁继咸双膝跪地,叩头有声,言辞哀恸的恳求道:“臣伏乞圣上念事功难成,机会不再,大破庸常之见,速速下诏抚之。请陛下赐臣旨意,臣自往襄阳抚之,必为皇上收此雄兵,恢复此千里之祖宗土宇。”
朱由崧瞬间头大。
他本来就想要派张大伴再去趟武昌,为自己找乐子,又见袁继咸说的有道理,所以才起了招抚的心思。
本来想着这事也不需要他过于操劳,但这个时候,见马士英反对,又见袁继咸慷慨陈词,先是与马士英辩论,又是跪在地上摆出一副死谏的样子,种种不好的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他现在对于朝堂上的这种争吵,已经有了很深的心理阴影了。
遇上就本能的想要逃。
而且,马士英既然已经明确的表示了反对,那么肯定也不会轻易的让袁继咸所请通过。
两人又势必要针尖对麦芒的争吵一番。
这些事情,光是想想,就觉得心累。
朱由崧现在已经非常后悔召见袁继咸,听袁继奏事了。
不召见,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么?
他知道袁继可能是公忠体国的,给他一道旨意,也是真的有可能跑去招抚那韩复的,但由此而来,后面还不知道又会有多少麻烦事。
这让他本能的就想要拖延逃避。
自己今日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按照西洋人的算法,恐怕得有一个钟点了,算是履行了圣天子的义务了。
要不......今日就到此为止,歇了吧?
该说不说,在摆烂拖延这件事情上,朱由崧也是地地道道的行动派,执行力爆表,从不摆烂拖延。
“咳咳,咳咳......”
御座之上,朱由崧以拳抵唇,咳嗽了两声,摆摆手说道:“朕有些乏了,先生们先回吧,此事容后再议。”
袁继咸愕然抬头,不敢相信议事议到一半,皇上居然就要走了,一时愣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马士英得意洋洋的看了这位九江总督一眼。
他与袁继咸没有宿怨,对于那个什么襄樊巨寇韩复也没有意见,他不同意此事,纯粹是因为左侯派人来说,不许朝廷擅自插手湖广之事。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这个。
事情也如马士英预料的那般,一旦咱们这个弘光皇上,觉得麻烦,觉得头疼,那么别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他老人家就都一律不想办了。
恭送皇帝离开之后,马士英向着依旧跪伏于地的袁继咸笑道:“江督久未到南都来,今日金陵初雪,秦淮之上亦别有一番景致。不如老夫做东,请江督小酌几杯?”
......
“酒就不喝了,喝多了容易误事,象先公这里有何吃食,本官随便吃一些便成,不必特别准备。”
天气阴沉沉的郧阳城内,韩复站在院中,很是没有眼力见的对已经起身送客的高斗枢说道。
自小半个月前的十一月十九日,高斗枢、徐启元和苗时秀(苗十三)等开城跪迎之后,韩复就亲率大军,进驻到了郧阳城。
只不过这干郧阳文武,对待襄樊营的态度各有不同。
苗十三是被襄樊营给打服了,死心塌地的想要投降,并且在个人前途的问题上很有上进心,希望能够独自成营,仍旧驻守郧阳。
徐启元那日本来就没打算自尽,根本没轮到管家救人的戏码上演,等到高斗枢走了以后,就立马跑到了苗十三的营中,表示愿意随苗十三一同出降。
见到了韩复以后,也积极的表示,愿意以戴罪之身,为襄樊营招抚保康、房县、竹溪、郧西、上津乃至兴安州等州县。
这些人当中态度最为复杂的就是高斗枢。
他虽然投降了襄樊营,但并不愿意出仕,为襄樊营做事,只是希望韩大帅念在他家中尚有老父需要赡养的份上,能够放他回原籍。
他保证回鄞州之后,即隐居乡野,再不出山。
可韩复之所以费尽心思的要和平解决郧阳问题,就是为了收服高斗枢的。
又怎么会放高斗枢走?
因此这十来日间,韩复是找到机会,就上门拜访这位在朝野名望极大的高斗枢,希望联络一下感情。
虽然高斗枢每次都十分感动然后礼貌的拒绝,但韩复并不气馁。
他能够留在自己的辖区之内,本身就是一面巨大的旗帜。
就为河南、湖广的文武官员、豪杰、巨寇之辈,提供一种选择,一种思路。
每当觉得没有别的选择,没有别的出路的时候,不妨试一试到襄樊营来。
所谓投韩一念起,说不定就刹那天地宽了呢?
高斗枢就是韩复树立起来的榜样和招牌。
而且。
这段时间以来,韩复屡屡登门,却屡屡被高斗枢拒绝的事情,也为《襄樊抄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昔日刘玄德不过是三顾茅庐而已,今日韩大帅已经登门十来次了,这种求贤若渴,充分尊重人才的表现,是是远超过古人的。
这些素材在宣教队的艺术加工之下,又会很快的顺着汉水,顺着大江,传遍湖广、东南,持续不断的为他韩大帅打广告。
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韩复甚至暗暗祈祷,高斗枢不要答应的那么快,否则的话,自己上哪去找这么好的可以进行政治表演的机会和舞台?
徐启元、苗十三名气不够,跪得也太快了,远远不如高斗枢好用。
因此,又一次被高斗枢礼貌的拒绝以后,出了高斗枢住处的大门,韩复半点也没有灰心丧气的样子,反而吹着口哨,打马往城郊的掘子营驻地去了。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𝙄 𝙱 𝙌 ℊ. v 𝙄 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