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出降(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冯山呆了一呆,也很快就想明白了自家大人的良苦用心,不由得拱手言道:“大人深谋远虑,下官自当遵从。”

“来来来,喝完这一杯,还有一杯。”

高斗枢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又重新斟满。

这位刚过知天命之年的朝廷方面大员,望着这最后一杯酒,却实在是难以入口。

仿佛那杯中的不是酒,而是奈何桥上那孟婆作的迷魂汤,喝下之后就会天人永隔,没有今生,只有来世了。

凝望了半晌,高斗枢移开目光,又从边桌上的铁皮卷烟盒内,拈了支忠义香出来。

又看了半晌。

终是嘶声说道:“徐大人,此物据说是那韩再兴所制,名唤忠义香,那襄樊营人人皆吃此物,既可解乏养神,又可使营中官兵不忘忠义之意。”

说到此处,高斗枢摇头苦笑起来:“只不过,那韩再兴忠的却是那作乱犯上,逼死先帝的李闯王。”

徐启元也是满眼的血丝:“象先公,韩再兴此人如此聪明,又岂会看不到如今伪朝也是秋后黄花?他诛路应标,杀冯养珠,听闻还与德安府的白旺不睦,恐怕也未必忠于那李闯王。”

“咳咳,咳咳……………”

高斗枢被忠义香的味道呛得涕泗横流,不停地咳嗽。

明末之时民间吃烟之风盛行,崇祯皇帝还专门下旨申饬,要求各地禁烟。

受到崇祯态度的影响,高斗枢对于吃烟之事也没什么好感。

他连旱烟都不吃,更不要说贼人鼓捣出来的卷烟了。

只是郧阳的将士实在清苦难耐,因而高斗枢对于城中、营中偷偷摸摸走私忠义香的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理会。

今日头一回吃此香烟,不想却如此的辣心辣肺,呛人无比。

他实在搞不懂,为何有人会喜欢吃这种东西。

都是自虐狂吗?

高斗枢一边咳嗽,一边摆手道:“咳咳,咳.......那韩再兴忠也好,好也罢,我等战阵之上打不赢,他韩再兴是要做伪朝的擎天柱,还是阴蓄操莽之志的野心家,已经不重要了。人死之后,万事皆空,你我是见不到他韩再兴如

何下场的那一日了。”

徐启元眸光瞬间黯淡,枯坐椅之上,脸色灰败的如同已经死过一回一样。

不知过了多久,才像是在问自己,又像是在问高斗枢般说道:“象先公,真要如此了吗?”

话说开了,高斗枢心中颓唐、彷徨、惊惧之情反而一扫而空,他轻拍桌案,大声说道:

“大丈夫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不过竭忠尽智,惟死而已!”

“徐大人,你我同朝为官,共事多年,若我高象先有得罪之处,只有来世再报了!诀别之际,老夫只有一诗相赠: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言及此处,高斗枢扔掉手中的忠义香,拿起酒杯,再无半点犹豫,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他站起身来,整了整衣冠,冲着徐启元一揖到底,又道:“徐大人,就此别过!”

说罢,他再无他言,直起身子,双手找于宽袍大袖之中,大摇大摆的出了此间。

很快,便回到了自己府上。

他本是鄞州人,家中老父尚在,儿子高宇泰也与其母同在鄞州家中,侍奉老父。

在郧阳这里,高斗枢是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

府上只有男仆女佣若干。

这些人在自己这里,只是谋一份差,混一口饭,高斗枢也没打算这些人从死。

来到书房,管家当即迎了过来,双手捧着三尺比雪还白的白绫。

见到自己,便开口说道:“老爷交代小人预备的东西,小人已经预备妥当了。”

见着那白绫,高斗枢不由一愣,心中立时泛起些酸楚来。

好歹也是主仆一场,我高象先也未曾亏待过尔等,怎地你比老夫还要积极的样子?

高斗枢本来还要交代些自己身死之后,府中财物如何分配的后事,这时也懒得多言,接过那白得令人触目惊心的白绫,迈步进了书房。

尽管方才在徐启元住处,说的那般慷慨激昂,但事到临头,想要做到从容赴死,又哪有那么的容易?

想自己这半生,上半辈子都是在读圣贤书,也无甚可说;下辈子游历宦海,唯一可足称道之处,也只有数败李自成,张献忠二贼,独守郧阳多年的这一事了。

可到头来,终究还是败在了一个小小的都尉手中;

到头来,终究还是难逃一死。

就要这么死了吗?

捧着那白绫,高斗枢脸上神色不停地变幻,一遍遍的问着自己,迟迟找不到一个答案。

就这么不知道站了多久,忽然听到门外的管家说道:“老爷,小人就在门外伺候着。”

这一句话,如同触动了某种开关,顷刻间就帮助高斗枢下定决心。

他不再犹豫,免冠跪在地上,冲着北、东两个方向,分别叩首三下。复又搬过一张圈椅放在堂中,将白绫系在梁上打了个死结。

高斗枢将头放在那白绫系成的死结之中,嘴角浮现起了一抹意味深长,诡异难辨的自嘲似的笑容。

十几息之后,书房内传来了一声沉闷的,椅子被踢倒在地的声响。

又十几息之后,管家早有准备般,哭喊着从门外冲了进来,一把将已经悬空的高斗枢给死死抱住。

望着支撑自己,不让自己身体往下坠落的管家,高斗枢的嘴角又浮现起了刚才那抹意味深长、诡异难辨的自嘲似的笑容。

他没有挣扎,也没有多余的动作,平静地就像是已经死了一般。

只是口中反复念诵着杨忠愍公的那首《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呵呵,呵呵,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崇祯十七年,暨永昌元年,岁在甲申,是年十一月十九日,明太仆寺卿、郧阳按察使高斗枢,右佥都御史,郧阳巡抚徐启元,并参将苗十三等,开城以降。

自高斗枢以下郧阳文武官员,皆跪迎道旁。

同日。

襄樊都尉韩复,亲率大军入城,接管郧阳防务。

至此,秋季战事宣告结束。

ps:求月票、推荐票!

𝑰 𝓑 𝚀 ℊ. v 𝑰 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