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休克战术(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回到定远楼,韩复又召集众人,开了几个小会。

一直在襄京各地帮着杨士科征收秋粮的张维桢,在襄樊水师的护送下,溯汉水而上,来到了光化。

杨士科和张维桢的这套班子,也不是第一天,第一年在京收税了,一应流程早就驾轻就熟。

而且,没有了牛?、李之纲、杨彦昌和路应标这一大堆的婆婆,只需要直接对襄樊营中军衙门负责,管理更加垂直,杨士科反而如鱼得水,能够放开手脚了。

虽仍只是知县,但却能指挥南漳、宜城等县干活,等于是行使了府尹的职责。

只不过,襄京府尹牛?,襄京防御使李之纲等原先大顺官僚,则彻底躺平了。

牛?自从襄京之乱以后就闭门不出,对于韩复以襄樊中军衙门各房头,架空襄京府尹的事情,不主动,不接受,不拒绝。

一直躲在府衙后院,再也没有到前头上过班。

李纲倒是身体力行的践行着自己“乱世为官,当为墙头草,哪边风硬哪边倒”的为官格言,积极向韩复韩大人靠拢。

但无奈,韩再兴对他表面尊崇有加,实则除了当个橡皮图章之外,不给他半点权力。

他这个理论上的下荆南道最高行政长官,如今说话甚至还不如丁树皮、张维桢这些人好使。

不过韩再兴虽然不给他权力,但是给他银子啊。

如今大顺、大明、大清三方乱战,一副世界末日的样子,大家还能有多少日子活头,谁也说不清楚,李之纲索性也拿着银子躺平了。

这两人一躺平,原先防御使署、襄京府署的那些佐贰官、僚属的什么,只得反过来给县衙里的杨士科、张维桢他们办事。

出现了职级倒挂的奇景。

还别说,杨士科接手全府的庶务之后,还真证明了当官这种事情,确实非常的简单,他一个县令干知府的活,没有任何干不动的地方。

带着张维桢等人,把各项工作做的井井有条。

张维桢这次到光化来,给韩复带来的消息说,今岁秋收的情况,是近几年来最好的。

西至光化、谷城,北至樊城以北,东至汉水,南至南漳、宜城,这四条线合围的区域内,两三年来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今年又无旱涝灾祸,粮食称得上丰收。

虽然秋粮征收才刚刚开始,但张维桢预估,今年秋税至少在五万石左右。

而且。

今年秋收之际,襄樊营还成功攻克了荆门州。

算上荆门州的粮食,那就更多了。

虽然这段时间,荆州的马进忠部,多次派兵北上袭扰,但马进忠刚到荆州,立足未稳,也要忙着收粮和屯田,腾不出手来大规模北上,对荆门州的影响并不大。

况且近日以来,不断有各地的漕船汇聚到襄阳,上面满满当当的都是新米。

张维桢对于襄樊营至少到明年这个时候,都不用为粮食发愁的事情,充满了信心。

另外,襄樊营中军衙门,已经在襄阳各地建设屯堡,组织开垦开荒。

主要都是原先襄王府的官田,路应标、杨彦昌两营的军屯,以及前两年因战乱而?荒的民田。

这个事情虽然不归张维桢管,但张维桢在县衙多年,老于钱粮之事,知道这些荒田其实?荒不久,开垦难度并不大,种上冬小麦之后,明年四月间,又能收获不少粮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看着襄樊营这蒸蒸日上的势头,张维桢是充满了干劲。

不过这次过来,张维桢也有私事。

想要让他小舅子李伯威,到中军衙门去当差。

李伯威现在管着巡城兵马司的事,虽然也足够威风,油水也多,但在张维桢看来,终究是沉沦下僚,没多少上进的机会。

现在襄樊营这势头,紧紧跟在韩大人身边,追随韩大人的脚步,那才是正道。

当个大号的巡捕头子,又有什么意思?

只会被越用越远。

张维桢请求让李伯威到侍从室去,给韩大人当侍从。

李伯威生得高大,按理来说,给韩复当侍从,似乎也符合条件,如果张维桢几个月前刚把李伯威送过来的时候,就提出这个条件,韩复多半也就点头同意了。

但是现在,时过境迁,侍从室侍从,已经被他韩再兴有意无意的塑造成了一种荣誉称号,一种对营中忠诚、勇猛者的奖赏。

基本上,只有在操练,作战时表现特别突出的士卒,才会被允许到侍从室当差,当侍从。

比如说先后擒获郧阳副将张文富,以及南营都尉轰天雷孙顺,获得一等擒首勋章的罗长庚。

而且,侍从室除了少数几个常设的侍从之外,大部分侍从都是轮值的,不当值的时候,都还要回营中各部继续当兵。

为了提高侍从室的含金量和档次,韩复把丁树皮都给踢了出去,让丁三爷专心当中军总管,专管勤务以及卷烟、酒楼的事情。

这个时候,他并不想在李伯没有做出什么突出贡献的情况下,让他轻易当上这个侍从。

只说回头再议。

对于这个结果,张维桢也不是太过意外,他顺势又委婉的表示,王宗周到了厘金局,汉水每日过境船只有上百艘,金局又下辖多个钞关,还要在光化、谷城、樊城、襄阳、南漳、宜城等处收取金,差事实在忙碌得很。

表示愿意替王宗周分忧,接替他当这个参事室的总参事。

襄樊营中军衙门如今三大职能部门里面,除了侍从室之外,就属参事室和文书室最为重要,堪称襄樊营的中枢。

张维桢要是真当上了参事室的总参事,那他和杨士科两人,就真的是共轭领导了。

我管你叫东翁,你管我叫张总参,咱俩各论各的。

听到这个要求之后,韩复抬起头,很是认真地打量了这老小子几眼,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只说了两个字“再议”。

打发走了张维桢之后,韩复又把宋继祖、叶崇训等人叫过来接着议事。

冯山的总镇抚司,总算是派人和魏大胡子的骑马步兵哨队联系上了。

韩复这才知道,自己力主上马搞出来的龙骑兵,这些日子来,弄出了多么大的动静。

在光化以西,一直到均州城外这上百里的区域内,纵横驰奔,如入无人之境。

觉得整个明军后方不得安宁。

韩复心说,怪不得高斗枢和徐启元等人,也亲自跑到十里铺来了呢。

看来是实在坐不住了。

由此韩复可以判断,明军应该很快就要退兵了。

“本官详察近来局势,闻听明廷的郧阳臬台高斗枢,抚台徐启元,近来联袂到十里铺督战,以本官推断而言,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个月,最迟不过入冬之前,明军必定是要退兵的。”定远楼内,主座之上,韩复手指在地图十里

铺的位置,重重点了几下。

𝑰  ℬ  𝙌  G. v  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