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上达天听(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导致张全忠几乎很难从战兵局调人出来。
只能从襄樊营非战斗序列的人才里面挑,然后就看上了刘进宝。
刘进宝这个人就是韩复亲口招进来的,不过当时韩复的想法,就是单纯的应付张维桢,不让他的小舅子李伯威成为光杆司令。
实际上刘进宝太过油滑,身上的市井味道太浓厚了,和韩复想象中的搞政工工作的宣教官相差甚远。
可宣教队现在只能招到这些市井油滑之人,这些人干活看似卖力,但缺乏信仰,说出来的话自己都未必相信,不是韩复想要的。
“张总教,宣教队每日宣教之时,你留心观察各战兵局、各工坊之中,年约十六七岁的少年郎中,有无反应较为热烈的,记录下来。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把名单报给我知道。”韩复吩咐了一句。
“贫道也发现少年人确实更容易体会到我韩大帅的英明神武,丰功伟绩!之前也确实发现,有几人尤为突出。大人既然有此吩咐,贫道这几日便细心考察一番。”张全忠躬身答应下来。
紧接着,韩复又问起了办报的事情。
如今襄樊营的报纸,也是张全忠在弄。就是一张纸上,写一些吹捧韩大帅、吹捧襄樊营的话语,然后再加上一些道听途说来的南北新闻,然后让宣教官在校场内,在青云楼等地,以评书的方式讲述出来。
离韩复心目中的报纸,同样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韩复如今手握一千多雄兵,镇守襄樊,但手底下的人才,尤其是文人士子那一卦的人才,非常的稀缺。
他本来以为,襄樊营成立之后,自己雄镇荆襄,怎么说也算是一方豪杰了吧?就算不能像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些英雄豪杰一样,往那一坐,就四方谋士争先来投,至少也应该来一两个吧。
结果事实证明韩科长是想多了。
襄樊营的名头打出去以后,来投奔的都是土寇和乱军。
这些人进来之后,还经常和襄樊营原来的士卒摩擦,反而搞得矛盾不断,让韩复头疼不已。
而别说那些所谓顶级的谋士了,就连穷秀才都没有来投的。
让韩复不得不感慨,大顺这块招牌,对于士阶层,已经不是有没有吸引力的问题了,而是完全的臭掉了。
......
南都,内守备府。
“皇上!”
“皇上!”
田成和张执中两个内官跪在御座之前,各抱着朱由崧的一条大腿,痛哭流涕。
“唉,二位大伴何必如此呢。”
面对内臣的时候,弘光帝朱由崧和颜悦色许多,他轻拍着这两人的后背,继续说道:“那黄仲霖今日在大殿上所言之事,字字带泪,声声泣血,是难得的忠臣啊。他列了马学士十宗死罪,马学士也辩驳不得。当时殿内诸位大
臣都在,朕岂能偏袒马学士?再者说了,朕也只是让马学士回家住一段时间,并没有治他的罪嘛。”
马士英离开内阁之后,偷偷给田成和张执中塞了不少银子。
这两个人虽然是太监,但职业道德却远高于此时大明官僚群体的平均水准,拿了钱确实卖力的给人家平事。
“皇上仁义圣明,天下谁人不知?”
田成脸上涕泗横流,一边哭一边说道:“可当时皇上尚在潜邸之时,南都诸公想要谁为君,皇上难道忘了吗?”
朱由崧知道田太监要说什么,但他也不生气,反而说道:“那时史阁部亦是为国家朝廷考虑,此事已然揭过了,田大伴就不要再提了。”
其实公道的说,弘光帝虽然是个有名的昏君,但他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昏聩、没有能力,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没心没肺上面。
他其实很能听进去别人的话,也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佞。
并且他还展示出了一定的宽仁厚道的作风。
换句话来说,弘光这个皇帝,只是蠢,并不算是坏。
所以当时就有人评价,弘光就是一个低配版的阿斗,愿意放权。这样的皇帝,简直就是有能力的权臣梦寐以求的皇帝。如果当时朝中有个诸葛亮那样的人物的话,南明小朝廷即便不能恢复中原,那么保住江左半壁还是可以
的。
可惜弘光小朝廷里的这些人,不管是忠是奸,全都费拉不堪,外战外行也就罢了,连内斗也是外行,当权臣都当不明白。
这时的田成他们自然不知道历史上的评价,只是边哭边劝道:“不管怎么说,皇上因马公而立,现在皇上若是逐出马公,天下人将如何看待皇上?”
朱由崧还是那个样子,解释起来:“此事朕如何不知?只是黄仲霖携宁南候之势而来,朕亦不愿开罪左镇,坏我西陲之长城而已。”
田成听得一阵无语,这皇上的性子着实太软了些。
而张执中察言观色,见皇帝口气松了几分,立刻抓住时机,使出了杀手锏:“皇上,马公在内阁时,诸事皆由马公处理,不需要皇上挂念。马公如果走了,又有谁来替皇上分忧?皇上又如何优游岁月,做太平天子?!”
这几句话如同利剑,穿透朱由崧厚厚的皮下脂肪,一下子说到他心里面去了!
是啊,马士英再怎么样,有他在,朝政就不需要自己烦心。马士英走了,难道要自己整日去面对那些清流大臣,处理政务么?
想想就令人头大!
但驱逐马士英的决定是他自己下的,并且刚刚过去不久,现在就出尔反尔,似乎也不太好。
一时之间,朱由崧沉默不语了。
看到这一幕,田成知道要等朱由崧降下明旨,等到明天晚上都等不到。他当即站了起来,走到外面,朗声说道:“传圣喻,令大学士马士英立即回内阁办事!”
御座之后,一直没有说话的秉笔太监韩赞周,轻轻摇了摇头。
从今天召对开始,皇上的所有举动,竟然没有一处是恰当的,没有一处是人君所为的。
马士英本就不敢如此草率的驱逐,可驱逐事已成之后,无论如何也当坚持些许时日,怎么能又因为两个太监哭了会鼻子,就默默收回成命了呢?
天子体统何在?
况且,即便是要收回成命,也该当由天子金口说出,怎么能默然不语,让一个太监擅自口传圣喻呢?
哪有这样的皇上啊!
等到田成回来以后,朱由崧才追认事实一般的说道:“黄澍毕竟还是忠君的,那个承天守备太监何志孔也是忠君的,就让他二人早些回去,办恢复襄阳、承天之事吧。
田成只收了马士英的钱,只办马士英的事,如今马士英的事办成了,自然不会再节外生枝。
连忙称赞皇上仁义圣明。
张执中忽然想到了刚才在房里面,听到操江总督袁继咸和那个郧阳副将张文富的话,灵机一动,连忙说道:“皇上,小人听说如今襄阳守将叫做韩复,原先也是我大明的千户,很是骁勇善战,亦能练兵。皇上若是降下旨意
招抚,既可免去干戈,皇上又可与左镇之外,又得一猛将,如此是上上之策。”
“......“
朱由崧在嘴里将这名字咀嚼了片刻,然后从善如流道:“此法子甚好,想不到张大伴也是知兵的。那就降下旨意,招降这韩复吧。”
说到这里,朱由崧打了个哈欠:“朕有些乏了,这事便交给张大伴全权去办。”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𝙄𝔹Qⓖ. v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