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刀斩逃将立军威,清算余孽正军纪(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很快,士兵端来一盆冷水,“哗啦”一声,全部浇在了刘泽清的头上。刘泽清打了个寒颤,缓缓睁开眼睛。此时的他,早已没了往日的骄横,眼神中只剩下恐惧。他终于意识到,皇太子“小杀星”的名头,绝不是空穴来风,连成国公朱纯臣那样的勋贵都能被当场砍杀,自己一个小小的山东总兵,又算得了什么?
为了活命,刘泽清挣扎着抬起头,对着中军大帐的方向,撕心裂肺地叫喊起来:“殿下饶命啊!末将知道错了!末将愿意带着山东兵,冲锋在前,杀建奴、守京畿,戴罪立功!求殿下给末将一次机会,末将再也不敢了!”
黄德功冷冷一笑,提着绣春刀,一步步走到刘泽清面前,语气中满是嘲讽:“哼,现在知道求饶了?太晚了!你当初下令杀良冒功的时候,怎么没想过那些无辜百姓的感受?你率军逃跑,让建奴在京畿肆意劫掠的时候,怎么没想过大明的安危?今天,本将军就送你和王朴一起去见阎王,让你们在地下好好忏悔!”
说罢,黄德功不再犹豫,手臂猛地一挥,绣春刀带着一道寒光,瞬间划过刘泽清的脖颈。“咔嚓”一声,刘泽清的脑袋也掉在了地上,鲜血喷涌而出,与王朴的血迹混在一起,场面惨烈至极。
黄德功收起绣春刀,对着身边的士兵下令:“来人,把王朴和刘泽清的脑袋砍下来,挂在军营的旗杆上示众!让所有将士都看看,违抗军规、残害百姓的下场!”
“是!”士兵们立即上前,小心翼翼地将两颗头颅割下,用绳子系好,挂在了不远处的旗杆上。两颗血淋淋的头颅随风晃动,看得在场的士兵和将领们无不心惊胆战。
处理完刘泽清和王朴,黄德功和周遇吉整理了一下衣甲,迈步走进中军大帐,向朱慈烺交令:“殿下,末将幸不辱命,已经将刘泽清和王朴正法,首级已挂在旗杆上示众!”
朱慈烺坐在主位上,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帐内的其他几位勤王总兵,却早已吓得后背发凉,浑身冒汗。他们万万没想到,皇太子竟然真的敢说杀就杀,而且一杀就是两个总兵!
要知道,建奴还在京畿肆虐,正是用人之际,皇太子此举,无疑是在“自断臂膀”,风险极大。可朱慈烺却毫不犹豫地做了,这份魄力,让这些平日里骄横的总兵们,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他们暗暗庆幸,刚才没有主动挑战皇太子的权威,不然此刻挂在旗杆上的,恐怕就是自己的脑袋了。
监军太监曹化淳站在一旁,心中也感到不可思议。他跟随崇祯皇帝多年,见过不少杀伐决断的场面,却从未见过一个七岁的孩童,能有如此狠辣的手段和坚定的决心。不过,他很清楚自己的职责,只要将将士们的军功如实上报朝廷即可,绝不会干涉皇太子的任何决定。
而勤王兵马总监军高起潜,此刻心中却充满了愤怒和不满。在他看来,皇太子此举太过蛮横,完全不顾及军心民意。斩杀刘泽清和王朴,只会让其他总兵与朝廷更加离心离德,以后谁还愿意率军勤王?谁还愿意给他送银子?
高起潜暗暗想道:“太子还是太年轻了,做事只凭一时冲动,完全不顾及后果。这样下去,别说击退建奴,恐怕大明的江山都要毁在他手里!等回到京师后,一定要悄悄向皇爷告状,最好能取消皇太子的统兵权,不然大明真的危矣!”
可朱慈烺根本不在乎这些总兵和监军的想法。他很清楚,这些勤王人马大多是些乌合之众,战斗力低下,只会消耗粮草,根本指望不上他们击退建奴。他斩杀刘泽清和王朴,一方面是为了整顿军纪,树立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清除这些残害百姓的败类,给京畿的百姓一个交代。
在斩杀刘泽清和王朴后,朱慈烺的目光,缓缓扫过帐内。他的目标,不仅仅是这两个总兵,还有他们麾下那些助纣为虐的亲信。这些人跟着刘泽清和王朴,做了太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杀良冒功、欺压百姓,手上沾满了无辜百姓的鲜血。为了彻底控制大同兵和山东兵,防止他们哗变,这些人一个都不能留。
刘泽清和王朴麾下的副将、游击将军们,此刻早已吓得心惊胆跳。主将被杀,他们就像没了主心骨一样,惶恐不安。当看到皇太子那冰冷的目光扫向自己时,这些人更是吓得魂不附体,纷纷悄悄往后退,躲到其他将军的身后,生怕皇太子会找他们的麻烦。
可他们以为,只要躲到别人身后,朱慈烺看不到自己,就能逃过一劫吗?显然不可能。朱慈烺收回目光,语气冰冷地说道:“本宫此前前往顺义和良乡巡查时,曾亲眼看到山东总兵和大同总兵麾下的士兵,追杀无辜百姓,割下他们的头颅冒充建奴首级,杀良冒功。现在他们的大营中,恐怕还存放着不少无辜百姓的人头。如此残暴的兵将,与烧杀抢掠的建奴有何区别?来人,将所有参与杀良冒功的将领,全部拿下!”
“喏!”威武营的将官们立即应声,纷纷拔出佩刀,朝着刘泽清和王朴麾下的副将、游击将军冲去。这些人根本不敢反抗,很快便被全部按倒在地,用绳子捆了起来,一个个面如死灰,只等皇太子一声令下,便会人头落地。
“殿下饶命啊!末将也是被逼无奈,杀良冒功都是受到刘军门和王军门的指使,末将不敢不从啊!求殿下开恩,饶末将一命!”
“殿下饶命!末将从未参与过杀良冒功的事情,那些都是他们瞒着末将做的!求殿下明察,不要杀错了人!”
被捆绑的将领们纷纷哭喊起来,有的将责任推给死去的刘泽清和王朴,有的则极力辩解自己是无辜的,对以往的恶行绝口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