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5章第二次生物大灭绝(第1/2页)

泰坦基因化改造的过程漫长而痛苦,但凯撒的意识在系统的保护下,如同置身时间洪流之外的观测者。

【外部时间加速中……】

他的感知如同悬浮在一条奔腾的时间长河之上,清晰地“看”着外面的世界在百万倍的快进中上演着沧海桑田的巨变:

奥陶纪晚期的海洋,其最后的繁荣景象如同被加速播放的画卷,在凯撒面前飞速展开、又急速褪色。

起初,是极致的繁盛:

凯撒看到,那片冈瓦纳大陆东部浅海生态走廊,生命密度达到了令人咋舌的顶峰。

数不清的甲胄鱼群在层孔虫和苔藓虫构成的五彩斑斓的生物礁间穿梭;

腕足动物密密麻麻地覆盖着每一寸岩石和海床,贝壳开合如林,滤食着浮游生物;

大型三叶虫在沙地上笨拙地挖掘;

笔石群如漂浮的森林,随着洋流摇曳;

巨型板足鲎在礁石间逡巡,捕食着较小的角石。

房角石依旧如君王般以绝对的体型与实力统治着大片海域。

这片浅海大陆架如同生命的温床,孕育了奥陶纪约70%的海洋生物。

然而,这种繁荣的根基是如此脆弱——它们高度依赖这片温暖、光照充足、食物丰富的浅水环境。

海平面哪怕只下降几米、十几米,对它们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而且经过了漫长的奥陶纪温室气候,这里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成了彻底的喜暖动物。

它们习惯了20~25℃的温暖海水,对低温的耐受力极差。

一旦水温骤降,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除此之外,奥陶纪生物的食物链也过于集中,金字塔的基座是浮游植物和依赖光照的浅海底栖藻类。

中层的笔石、腕足动物、三叶虫等滤食性或食腐性生物,高度依赖这些初级生产者。

顶层的房角石,则依赖中层生物为食。

这条食物链环环相扣,却异常单一。

一旦浮游植物因环境剧变而崩溃,整个链条便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从底层开始,层层断裂、崩塌。

这脆弱平衡的繁荣,如同烈火烹油,已为毁灭埋下了伏笔。

时间加速的洪流继续奔腾,景象开始急转直下。

巨大的冈瓦纳大陆,在地球磁场的驱动下,缓缓地漂移到了南半球的高纬度区域。

“开始了……”

南极点附近,广袤的陆地被永恒的寒冬笼罩。

冬季的积雪不再融化,年复一年,层层累积,被自身的重量压实,最终形成了覆盖大陆的、厚度达到数千米的巨型冰盖!

冰原如同一只冷酷的白色巨兽,不断吞噬着陆地,反射着阳光,进一步降低了大陆温度,形成恶性循环,冰盖的触角不可阻挡地向着更低纬度的海岸线蔓延。

突然,一道熟悉的庞然身影映入了凯撒的眼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