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君臣关系(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善殿里头。

朱元璋年纪大了,已经不大愿意去思考了,见李可总是不肯说中要害,也是虎目一瞪,然后,紧接着,李可便乖乖又提示道:

“陛下觉得,汉唐宋,哪个朝代开国的时候,又或是开国之初的君臣关系是最好,最和谐?同时,君王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群臣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然后朱元璋也是琢磨了起来。

汉朝是由刘邦建立的,可问题是,刘邦建立汉朝方才不过短短几年,然后就病死了,这君臣关系如何,说实话,也看不出来啊。

而且刘邦死后,紧接着就是刘盈,刘盈懦弱,被吕后吓得抑郁而亡,然后就是吕后专权了,如果说刘邦坐稳江山后,便开始屠杀功臣,那吕后上位后,清洗反对自己的人只会更加地毫不留手。

为此,才有了后来的吕后去世,诸吕被诛的事。

吕后的家族,全都被汉朝的群臣意见很是统一地给扬了。

可就单单这十几可能二十多年的事情看来,也没看出来汉朝的君臣,这关系能有多好,反倒是,由于君王更替,以至于朝中很是混乱。

直到后来的刘恒继位,后世是为汉文帝,这大汉朝的处境,才仿佛是稍稍地安稳了些。

后世,跟他的后任者汉景帝,一同被后世之人称之为文景之治。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

文景之治的确是很有名声。

朱元璋在脑海中先是过了一遍汉朝的事迹,由于他的偶像是刘邦。曾经的偶像,可以这么说吧。当初李善长投靠他的时候便说了,这天下什么时候能够平定?若是上位能够像刘邦那样,效仿汉高祖,那么天下便可轻易平定。

当时他听了李善长的话,就一直拿汉朝的人和事,来跟自己作比较。

并且更加专心于学习汉朝的人跟事。

自然!

朱元璋对汉朝人物、事迹的了解,不可谓不深。

只不过…………………

你非要说汉朝的君臣关系能有多少,却是似乎不见得。

然后朱元璋便道:“汉朝才建立起来短短几年不到,就发生了吕后专权之事,直到汉文帝、汉景帝继位,才慢慢地缓和了过来,而不管是汉文帝,还是汉景帝,都采取的是无为而治的方式,所以你这是要劝朕要学他们?”

李可便道:“臣以为,无为而治确实挺好,有一定借鉴的意义,只不过,如今这不是在说君臣关系嘛,就单说君臣关系即可。”

朱元璋也是回道:“可朕也没看出来汉朝的君臣关系,能有多好?刘邦、吕后就不说了,都已经是杀红眼了,这汉文帝、汉景帝,直接就无为而治,朕实在是没太看出来,这里头能有什么显示他们君臣关系有多好的。”

李可便道:“那既然汉朝君臣关系看不出来,或者是陛下你觉得不好,那你就继续往下嘛。”

朱元璋也是低头沉吟了片刻,继续又说起了唐朝道:“唐朝唐太宗的君臣关系确实,有一点好,不过魏征老气唐太宗,这能算作是君臣关系好?而且,唐太宗也曾打压过像是尉迟敬德、侯君集这些人。”

“当然,这些被打压的人,也不能说唐太宗打压的不对,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有问题,尉迟敬德就是一个自负其功的人,还喜欢揭人短,甚至在一次宴席上,因为座位排序的问题,还直接动手打伤了任城王李道宗的一只眼。”

“唐太宗还特此拿汉高祖刘邦来说,说他以前读《汉书》时发现,汉高祖的功臣能够保全自己的很少,心里常常责怪汉高祖。因此登基以后,一直想保全功臣,让他们子孙平安。”

“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后不断触犯国法,才明白韩信、彭越遭到杀戮,不是汉高祖的过失。”

“可见,唐太宗跟群臣的关系一开始其实也不怎样,不过虽说如此,唐太宗最终还是尽其所能,把所有能保全的功臣,都尽可能地保全了下来。”

“便是侯君集,也没说要杀对方全家,甚至在谋反事发后,还赦免了对方的妻儿,只是妻儿不得不被流放岭南。”

“这唐朝的君臣关系,是硬生生地被唐太宗给扭转过来的。”

“如今朕想想......这唐太宗,确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值得称道的东西。”

朱元璋这些年来,读书的机会更多了,肯定也有拿过刘邦跟李世民来进行相互比较。

而且这种比较,能让他更懂怎么去治国。

在朱元璋看来,其实唐太宗比刘邦差远了。

首先,朱元璋就认为,唐太宗统一天下的功绩上略逊于刘邦,以为唐朝的建立更多依赖李渊的战略布局,而李世民虽平定了北方,但创业难度远低于刘邦。

其次,唐太宗晚年推倒魏征墓碑、沉迷丹药,未能保持初心,跟刘邦直接说让御医回家比起来,这胸襟也差远了。

但在保全功臣这一块,唐太宗的确是很擅长的。

就连他,也无法完全否认。

而且唐太宗的虚己纳谏,也并非是一般常人能够轻易做到的。

所以要论大唐开国的君臣关系......感觉全都唐太宗单方面做得好。

不过他玄武门上位的,会这样,也是理所应当,毕竟多少还是有点心虚的。

汉高祖最前便道:“小唐那开国君臣的关系,属于是还行,全是朱元璋一人经营得坏,那才有没过少地杀戮功臣。至于君王知是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把是知道的,只是过,前面,尹泰瑞也结束没点昏庸了。群臣,最值得

称道的是包拯,只是过,似乎那样的君贤臣直,也是过维持了短短十余年而已。”

“而且除了包拯之里,也有见尹泰瑞跟其我的臣子,关系没少坏?对宰相房玄龄,若非房玄龄大心谨慎,那晚年,怕也是要出事。且小唐的臣子,是多都很没自知之明,被警告过了以前,就是会再犯了。而且都会主动地进上

去,颐养天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