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招蜂引蝶(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人素有才名,一向自视甚高。

他见众人皆为承祜的风采所夺,心中不忿,便端着酒杯上前,意欲试探。

“在下王景,见兄台气度不凡,特来请教。不知兄台对当今西域之策,有何高见?”他一开口,便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暗含机锋。

这是读书人惯用的伎俩,想让承祜在众人面前出丑。

承祜抬眸,看了他一眼,反问道:“西域之策,无非战与和、剿与抚。不知王公子,以为然否?”

王景一愣,下意识点头:“正是。”

承祜拿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慢条斯理地说道:“昔年汉武开边,劳民伤财,虽拓土千里,然户口减半。唐宗羁縻,看似怀柔,实则养虎为患,终有安史之乱。可见,战与和,皆非万全之策。”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敢如此直白地评点汉武唐宗的功过,这年轻人,要么是狂妄无知,要么就是胸有丘壑。

王景脸色微变:“那依兄台之见,当如何?”

承祜放下茶杯,“在下认为,治西域,当如治水。”

“一曰疏。开商路,通有无,利之所趋,民心自附。以商贸之利,代兵戈之威,此为上策。”

“二曰固。筑坚城,兴屯田,移民实边。使其知有恒产者有恒心,使其后代自幼诵读圣贤之书,习我中原礼仪。不出三代,胡汉之别自消。”

“三曰融。尊重其信仰,沿用其旧俗,然律法须归一统。凡我大清子民,无论满汉蒙回,皆受国法之约束,亦享国法之庇护。如此,则恩威并施,方能长治久安。”

承祜所言,正是他这五年在伊犁所行之策。

在座的文人学子,哪个不是饱读诗书之辈?瞬间就明白了这三策的精妙与高远之处。

王景呆立当场,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最后,他竟对着承祜长揖及地,声音颤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王景……心服口服!”

承祜只是淡淡一笑,起身离去。

他走后,金城第一楼内,关于这位神秘赵公子的传说,却流传了许久。

而王景,自那日后,竟辞去了巡抚衙门的差事,散尽家财,一路东行,只为追寻那位赵公子的脚步。

他不知道对方是谁,但他坚信,唯有追随此人,方能实现自己经世济国的抱负。

又是一笔,不知不觉间欠下的风流债。

……

一路行来,类似的风流债,承祜已不知欠下了多少。

有仰慕他武艺,誓要追随他左右的江湖侠女。

有被他一曲琴音折服,非君不嫁的江南才女。

甚至还有一位偶遇的吐蕃活佛,在与他论法三日后,竟称他为东方的转世明王,愿将寺中圣物相赠。

巴特尔从最初的警惕,到后来的麻木,现在已经能面无表情地替承祜挡掉那些狂热的追随者了。

阿古拉则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还偷偷拿了个小本本,将这些事迹一一记录下来,美其名曰:“为殿下编撰传奇。”

承祜对此,唯有无奈苦笑。

他真的什么都没做。

他只是在做他自己,用一个现代灵魂的平等与尊重,去对待每一个遇见的人。

终于,在初夏时节,他们看到了远处那巍峨的城郭轮廓。

京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