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魔都研讨会(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骁跟着精神依旧亢奋的老教授们走了舷梯,踏上了魔都的土地。

八十年代初的虹桥机场远不及后世繁华,但已然透出一种作为开放前沿的忙碌气息。

有穿着时髦喇叭裤、戴着蛤蟆镜的年轻人,也有和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同行,穿着西裤打着领带的工作人员。

这种景象在首都还不算常见,让李骁感受到了一种初生的、躁动的活力。

接机的是魔都这边中科院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热情的将他们引上一辆等候多时的面包车。

车子行驶在通往市区的道路上,李骁透过车窗,仔细观察着这座未来的东方明珠。

街道两旁是成片的,富有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和殖民时期留下的墙体斑驳的老洋房。

街上依旧是自行车的洪流,但偶尔也能看到几辆崭新的魔都牌轿车和进口的皇冠出租车驶过。

“看看,这就是魔都。”赵教授指着窗外,语气里带着一种向年轻人展示家底般的自豪,“开放得早,风气就是不一样。”

王教授则更关心接下来的“战斗”,他看了看前面副驾上这边研究所的人。

拉过几个人凑在一起,小声说道:“别光顾着看景儿,待会儿见了复旦和物理所的那几位,咱们可得统一口径,那个数据模型.”

李骁勾着嘴角在一旁听着,得,‘战火’从万米高空又延续到地面了。

研讨会安排在一家颇有历史的宾馆会议室里。

接下来的几天,李骁见识到了与北方学界略有不同的风格。

这里的学者思维更加活跃,对国际前沿的动向更为敏感,也更大胆的敢于提出质疑。

当李骁代表小组,阐述那个关于高能物理数据共享与协同分析的初步构想时。

台下一位来自复旦的年轻副教授直接提出了尖锐的问题:“李骁通知,你的想法很宏大,但以我们目前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和网络条件,这几乎是空中楼阁。”

“我们连基础的数据库都上位建立,何谈跨地域的实时协作?”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也是李骁预料之中的。

所以他没有回避,而是坦诚的回应道:“您说的对,这确实是一个超越现状的构想。正因为基础薄弱,我们才更需要一个清晰的,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

“我们可以分步走,先从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建立小范围的局域网共享开始.”

“我们现在坐的,就是为五年后、十年后的‘水到渠成’挖下第一锹土。”

李骁的回答不卑不亢,那位提问的副教授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眼神中少了几分质疑,多了几分思索。

会议间隙,李骁主动找到几位对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感兴趣的与会者交流。

他发现虽然整体条件落后,但这里已经有人开始默默地研究数据库技术、尝试编写管理程序。

这种自下而上的,在匮乏中依然努力萌发的技术追求,让李骁倍感欣慰。

后世的李骁所学专业正是计算机,因此他也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些大的方向思路,瞬间就被这些纯粹的学者们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