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1984(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钢紧了紧破棉袄,转身融入了除夕的夜色里,去找那个等在家里的狱友。
准备一起踏上那条那自以为能通往“金山”,却实则吉凶未卜的南下之路。
而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在姥爷家的李凤,正把一个虾仁放到大毛碗里。
大毛抬头冲她憨憨一笑,夹起虾仁,先塞进了旁边伸着脖子等着吃的妹妹嘴里。
“妈,你也吃。”大毛又夹起一个饺子,要喂给李凤。
李凤张嘴接了,儿子喂的饺子,格外的香。
看着懂事不少的儿子,可爱乖巧的女儿,还有正跟老丈人推杯换盏的男人。
李凤的心里暖洋洋的,早把那个不堪的刘钢抛到了九霄云外。
春节过完,正式进入了1984年。
这一年,李骁像一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首都大学和整个中国物理学界漾开层层涟漪。
他带回来的那些不仅仅是几大箱笔记,更是一整套与国际前沿接轨的科研思维方式和先进的技术理念。
他的内部报告《伯克利高能物理实验技术综述与相关领域发展浅见》在极小范围内传阅后,引起了远超预期的重视。
报告里,李骁不仅详细解析了技术细节,更以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指出来国内现有条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突破路径。
一些建议在老教授们看来堪称“天马行空”,但细细琢磨,却又闪烁着超越时代的光芒。
于是,李骁的“临时”状态很快结束。
这一年,他被正式破例任命为首都大学物理系讲师,同时成为了那个备受瞩目的高能物理实验室筹建项目的核心技术负责人。
虽然名义上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挂帅,但具体的技术路线选择和方案设计,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他这个年仅二十七岁的年轻人。
工作瞬间排山倒海般涌来。
他要参与实验室的论证、要审核层出不穷的技术方案,要给抽调来的青年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讲课培训。
还要应对来自科学院和各部委的专家咨询。
他常常在学校和实验室分配给他的小单间里工作到深夜,灯光总是最后熄灭。
元宵这边能理解他的忙碌,逐渐也把重心放在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上。
一边在学校教育系当助教,跟着教授处理教学事务,带本科生的讨论班,一边开始系统的旁听孙教授的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生活忙碌而充实。
小两口常常是一个回来另一个已经睡下,一个起床另一个早已出门,甚至有时候好几天都见不到对方。
偶尔能凑在一起吃顿饭,都显得格外珍贵。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孩子更是遥遥无期。
他们这个年纪的两口子,谁家不是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偏偏李骁跟元宵结婚这么久都没有孩子。
去年还理解儿子跟儿媳忙的李有贵,在李骁的生日过后也开始有些着急了。
专门写了信给李骁隐晦的催生,但这封信被送到后,李骁忙别的事忘了看,逐渐被一些文件压在了下头,最后是彻底忘在脑后。
直到李有贵提着大包小包站在学校门口,板着一张脸等了两个多小时见到李骁,开口问他为什么不回信的时候。
李骁这才想起来他好像确实是收到过老李从家里寄来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