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为何对抗资本(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秋意渐深,天空变得高远而疏朗,阳光失去了夏日的毒辣,变得温和而通透,但落在万象城老街上,却仿佛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判般的冷冽。那种由梅雨季延续下来的、湿漉漉的宁静被彻底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山雨欲来的紧绷感。

先是几辆陌生的、漆色锃亮的黑色轿车开始频繁地、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老街附近的路口或空地上。车上下来的人,穿着剪裁合体的西装或商务休闲装,手里拿着平板电脑或文件夹,神情严肃,步履匆匆,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隐蔽地观察,而是开始公开地测量、拍照、记录,有时还会拦住路过的老街坊,出示证件,询问一些关于房屋面积、产权年限、家庭人口结构等问题。他们的态度礼貌,甚至带着程式化的微笑,但那种公事公办的效率和隐藏在礼貌下的不容置疑,让习惯了慢节奏生活的人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接着,一些印刷精美、措辞严谨的宣传册开始出现在各家各户的门缝里、信箱中。封面上是效果图——一片崭新的、充满现代感的商业街区,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绿树成荫,道路宽阔,标题醒目:“万象更新,共创未来——万象城老街区域整体提升改造项目意向征询”。册子内页详细列举了所谓的“最优补偿方案”:一比一点五的产权置换,可选择新区商品房或补偿款,丰厚的搬迁补助,甚至承诺为符合条件的原住户提供新区商业铺面的优先租赁权。数字看起来确实颇具诱惑力。

然而,真正掀起波澜的,是赵经理的再次正式登场。这一次,他不再是独自一人或带着一个助手,而是带着一个四五人的“工作组”,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直接在老街中间的空地上摆开了阵势,美其名曰“现场政策解答会”。

赵经理依旧穿着那身一丝不苟的西装,脸上挂着比以往更加“真诚”和“恳切”的笑容,手持扩音器,声音洪亮地宣讲着项目的美好前景和补偿方案的“空前优厚”。他侃侃而谈,描绘着未来这里的繁华景象,强调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大好机会”。

“……各位老街坊,政府和我们集团,都是本着最大的诚意,希望咱们能一起把这件事办好,实现共赢!”赵经理的声音在老街里回荡,带着一种煽动性的热情,“大家可以看看手里的方案,这个条件,绝对是史无前例的!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人群围拢着,议论纷纷。大部分老人脸上写着茫然、疑虑和深深的不舍。但也有一些人的眼神开始闪烁,特别是那些家里住房紧张、或者子女急于在新区发展的,开始低声计算着补偿款的数目,交头接耳地讨论着置换商品房的位置和面积。

“……当然啦,”赵经理话锋一转,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咱们这个项目,是市里的重点工程,大势所趋。希望大家都能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如果因为个别人的…不理解、不配合,影响了整体进度,到时候……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条件了。我们也不希望看到,最后走到强制执行那一步,对大家都不好,是不是?”

这看似温和的“提醒”,像一块冰,砸进了原本就暗流涌动的人群里。空气中弥漫开一种焦虑和不安的气息。

“随光小铺”里,气氛凝重。王奶奶拿着那份宣传册,气得手直哆嗦:“胡说八道!什么整体提升?就是要拆了我们这老窝!我在这住了一辈子,死也要死在这儿!”

赵奶奶也忿忿不平:“就是!给的房子再好,那也是鸽子笼!哪有我们这院子敞亮?还有我那几只画眉鸟,搬了家可怎么办?”

老吴闷头抽着烟,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担心的不只是房子,还有他那一屋子做琴的工具和木料,搬一次,损伤难以估量。

陈烁刚从训练场回来,听到消息,急得跳脚:“凭什么啊!那我们打球的老地方不是也没了?”

林星晚和苏槿也闻讯赶来,脸上写满了担忧。林星晚看着窗外那些测量的人,喃喃道:“要是这里没了,我画的那些老街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