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8章港务处的茶道(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0008章港务处的茶道(第1/2页)

旗津渔火

1953年6月7日傍晚,高雄港的潮水带着咸腥气漫过旗津半岛的滩涂。林默涵蹲在“海兴“渔具店后巷,用砂纸细细打磨着一根竹制钓竿,眼角余光却始终锁定着巷口那盏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三天前他以“陈阿水“的身份租下这间濒临倒闭的小店,此刻钓竿第二节的竹腔内,正藏着用蜡封好的摩斯电码本。

“吱呀——“巷口木门被推开,穿藏青色短打的少年挎着鱼篓走进来。林默涵注意到他左脚微跛,篓中三条石斑鱼摆尾的幅度刻意保持着“三短两长“的节奏。这是他抵达高雄后启用的第三个接头暗号,前两个因发现可疑人员监视已紧急作废。

“老板,竹仔竿怎卖?“少年将鱼篓搁在门槛上,闽南语里混着生硬的客家腔调。他右耳后那颗红痣在暮色中若隐隐现——这是赵大海情报里提到的关键特征。

林默涵放下砂纸,指尖在钓竿握把处轻叩三下:“要沉水的还是浮水的?“这是确认对方身份的暗语。

“半沉半浮最好,“少年突然改用普通话,左手食指在鱼篓边缘划出半圆,“就像月亮浮在港面上。“

暗号对上的瞬间,林默涵嗅到对方袖口飘来的柴油味。这是军港轮机舱特有的气息,混杂着机油与海水的味道。他转身从货架取下那支特制钓竿:“这种竹节最韧,经得起风浪。“递竿时,掌心悄然将一枚蜡丸塞进对方袖口。

少年接过钓竿的刹那,巷口突然传来皮鞋敲击石板路的声响。两人同时望向巷口,三个身着便衣的男人正站在煤油灯投下的光晕里,为首者嘴角那颗痦子在灯光下格外刺眼——是魏正宏!

“阿水老板,“魏正宏把玩着腰间的枪套,皮靴碾过地上的鱼鳞片,“这么晚还做生意?“他身后两名特务已经堵住退路,右手都插在裤袋里。

林默涵将砂纸扔进脚边的桐油桶,溅起的油星在灯影里划出弧线:“阮渔民起早贪黑惯了,官爷要买渔具?“他故意将“阮“字咬得很重,这是本地渔民常用的自称。

魏正宏的目光扫过少年手中的钓竿,突然冷笑一声:“这竿子不错,借我看看。“伸手就要去夺。林默涵抢先一步握住竿梢,看似随意地将钓线抛向空中,尼龙线在空中划出的弧线恰好挡住特务的视线。少年趁机将蜡丸塞进鱼鳃,顺势将鱼篓翻倒在地。

“哎呀!“少年踉跄着跌坐在地,石斑鱼在青石板上蹦跳,其中一条恰好滑到魏正宏脚边。特务们的注意力被满地乱跳的鱼吸引的瞬间,林默涵的竹竿“意外“折断,第二节竹筒滚落到墙角。

“混帐!“魏正宏一脚踢开石斑鱼,皮鞋底碾碎了鱼眼。他弯腰捡起断裂的竹节,手指在中空的竹筒里摸索着。林默涵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真正的情报藏在钓竿第三节,此刻正握在少年颤抖的手中。

“报告组长,“巷口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特务气喘吁吁跑来,“左营那边发现可疑电台信号!“

魏正宏的手停在竹筒深处,脸上肌肉抽搐着。他狠狠瞪了林默涵一眼,将竹节掼在地上:“收队!“皮鞋声渐渐远去,林默涵这才发现后背的衬衫已被冷汗浸透。

少年抱着断裂的钓竿蜷缩在墙角,浑身抖得像风中的竹叶。林默涵蹲下身,用闽南语安抚道:“莫惊,他们走了。“他捡起地上的石斑鱼塞进鱼篓,注意到少年右手食指有道新鲜的烫伤疤痕——情报里说赵大海上周检修轮机时被蒸汽烫伤,看来眼前这人确实是自己要联络的轮机兵。

“跟我来。“林默涵拉起少年走进渔具店内间,掀开墙角的防潮布,露出底下的暗格。暗格里藏着一部拆散的收发报机,零件被伪装成渔具配件。他从货架底层抽出一盒鱼钩,倒出里面的铁钩,露出藏在盒底的微型相机。

“把鱼鳃里的东西拿出来。“林默涵拧亮矿灯,光束照亮少年颤抖的手指。蜡丸被剥开的瞬间,一张米粒大小的胶卷掉在玻璃台面上。这是赵大海冒险拍下的军港布防草图,此刻正泛着幽蓝的微光。

牙膏密语

凌晨三点,旗津天后宫的晨钟刚敲过第一响。林默涵站在渔具店阁楼窗前,用红布蒙住手电筒,对着港内编号“107“的灯塔闪烁信号。三短两长的光束刺破薄雾,在海面上划出金色轨迹——这是通知上线“海燕已就位“的信号。

楼下传来轻微的响动,林默涵迅速将手电藏进圣经封面的夹层。这部1948年版的《新旧约全书》是他从台北带来的,书页间早已被掏空,正好容纳微型收发报机的电子管。

“陈老板。“赵大海端着两碗番薯粥走进阁楼,军绿色粗布衫已换成渔民常穿的靛蓝短打。这个三十岁的轮机兵有着水手特有的黝黑皮肤,左手腕上还留着被铁链勒出的疤痕——那是三年前拒绝为走私军火船开船时留下的印记。

林默涵接过粗瓷碗,注意到对方小指指甲盖缺了一块。赵大海察觉到他的目光,苦笑道:“上个月拆定时炸弹时被夹的。“他用筷子挑起碗里唯一的咸蛋,小心地分成两半,蛋黄恰好露出“左营“两个字的刻痕。

这是情报传递的新方法。林默涵从床板下摸出一管“美孚“牌牙膏,尾部用细针戳出小孔。他旋开牙膏盖,将铝制管身在热水中浸泡片刻,然后用镊子从管口抽出卷成细条的微缩胶卷。胶卷在台灯下展开,军港泊位分布图上,美军第七舰队的锚地位置被红铅笔圈出。

“这是左营港最新的布防图,“赵大海指着胶卷上的铅笔痕迹,“上周刚调整的反潜网,声呐阵列在小琉球附近。“他突然压低声音,“昨天检修‘中字号‘登陆舰时,听见美军顾问说要提前军演。“

林默涵的心猛地一跳。原定15日开始的“中美联合军演“若提前,留给他们的时间就只剩不到一周。他从工具箱里取出一根空心针管,将胶卷重新卷成细条塞进针筒,然后小心翼翼地注入牙膏管尾部的夹层。这个方法是撤离台北前,老方传授的应急技巧——利用牙膏管金属内壁与膏体间的空隙藏匿情报。

“明天把这个送到‘三兴‘修船厂,“林默涵将牙膏管递给赵大海,管身上用指甲划出三道刻痕,“交给穿灰色中山装的人,就说‘阿水托买的进口货‘。“他特别强调,“对方会问‘要薄荷还是留兰香‘,你答‘要带海水味的‘。“

赵大海将牙膏管塞进贴身的荷包,那里还藏着半块啃剩的麦饼。这个细节让林默涵想起1947年在上海联络站,老方总在情报袋里塞几块饼干——“饿着肚子干不了革命“,老站长常说这句话。

突然,窗外传来渔船归港的汽笛声。林默涵迅速吹灭油灯,阁楼陷入一片漆黑。两人屏住呼吸趴在地板上,透过木板缝隙看见三个黑影正围着渔具店打转,手电筒光束在门板上划出狰狞的图案。

港务局档案室的檀木柜在台风夜的暴雨声中微微震颤。林默涵蜷缩在通风管道内,军靴底粘住的蜘蛛网在气流中颤动。他咬开手电筒后盖,将微型相机固定在枪管改制的支架上——这是老方留下的遗物,此刻镜头正对准下方保险柜第三层的蓝色卷宗。

铁皮通风口被螺丝刀撬开的瞬间,巡逻警卫的皮靴声由远及近。林默涵悬在半空的身体突然绷紧,右手食指精准按住快门,左手同时撒出鱼线。相机快门声被暴雨吞没的刹那,楼下传来警卫闷哼与金属警棍落地的脆响——鱼线在走廊转角形成的绊索成功了。

他像壁虎般贴着管道内壁下滑,落地时膝盖微屈卸力。保险柜内的布防图在手电筒光束下泛着油光,第三页标注的反潜网坐标被红墨水圈出。林默涵突然想起赵大海的话,美军顾问提到的“提前军演“或许与这份图纸有关。

“魏正宏的人又回来了。“赵大海的声音带着颤音,他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那里藏着一把磨尖的鱼刀。

林默涵按住他的手腕,指尖在对方掌心写下“灯塔“二字。赵大海立刻会意,慢慢挪到后窗。那里有根直通地面的排水管,是林默涵租下店面时特意检查过的逃生通道。

“把胶卷带走,“林默涵低声道,“去左营天后宫,找住持说‘求平安符‘。“这是紧急撤离方案,启用这个暗号意味着他们必须暂时中断联系。

赵大海点点头,咬开渔网线将自己和排水管捆在一起。下滑时,他后腰的帆布包蹭到窗台,半包香烟掉在地板上。林默涵捡起烟盒,发现是“新乐园“牌——台北宪兵队的特供烟。这个发现让他心头一沉:赵大海的身份可能已经暴露。

黑影开始撞门,门板在铰链处发出痛苦的**。林默涵将那半包“新乐园“塞进灶膛,然后抓起煤油灯泼向柴堆。火舌瞬间窜起,浓烟从烟囱滚滚而出,在黎明前的天空中形成黑色烟柱——这是约定的紧急信号,告诉潜伏在附近的同志“据点已暴露“。

当魏正宏带着特务踹开后门时,只看到熊熊燃烧的渔具店。火光照亮他狰狞的面孔,他一脚踹翻消防水桶,皮靴碾过满地鱼鳞片发出咯吱声响,厉声嘶吼:“给我搜!挖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出来!“

林默涵此刻正躲在三百米外的咸草堆里,透过草叶缝隙看见特务们在火场周围布下警戒线。他摸出藏在草帽夹层的指南针,指针指向东北方——那里是旗津天后宫的方向。必须赶在赵大海之前到达那里,确认那份布防图的安危。

兄弟重逢

天后宫的晨钟敲到第七响时,林默涵混在进香的渔民中走进大殿。香炉里腾起的青烟呛得他直咳嗽,眼角余光却在香客中快速搜索。赵大海不在,倒是神龛左侧的签筒前,一个熟悉的背影让他浑身一僵。

那人穿着藏青色学生制服,右手握着的竹签在筒中摇晃的频率,分明是“三短两长“的摩斯电码!林默涵的心脏骤然缩紧,这个节奏是他和弟弟林默远小时候发明的秘密信号,用在紧急情况下确认彼此身份。

竹签落地的声音清脆如冰裂。那人弯腰去捡的瞬间,林默涵看清了他耳后那颗月牙形的胎记。八年前在南京码头分别时,这个胎记还只有指甲盖大小,如今已长到硬币尺寸。

“默远......“林默涵的声音卡在喉咙里,像被鱼骨刺住。他看着弟弟将竹签放回筒中,转身时脸上的笑容突然凝固——林默远的左眼缠着厚厚的纱布,渗出血迹的绷带在香火映照下泛着暗红。

两兄弟在缭绕的青烟中对视,时间仿佛凝固成1945年那个雪夜。当时林默远也是这样站在南京金陵大学的校门口,左眼缠着纱布,手里攥着被特务撕毁的进步刊物。

“哥?“林默远的声音嘶哑得像砂纸摩擦,他下意识地摸向腰间——那里藏着什么?枪还是手铐?林默涵的右手悄悄移到背后,握住了藏在腰带里的勃朗宁。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魏正宏带着四名特务冲了进来,皮靴踏碎了满地的香灰。“包围起来!“他的枪口直指林默涵,“陈阿水,我们又见面了。“

林默涵将弟弟护在身后,手指扣住扳机:“魏队长真是阴魂不散。“眼角余光瞥见神龛后的红绸布动了一下——那里藏着人!

“把他抓起来!“魏正宏的话音未落就僵住了。林默远突然挡在哥哥身前,左手扯开校服领口,露出挂在脖子上的银质十字架:“魏组长,这是误会,他是我表哥。“

魏正宏的目光在十字架上停留片刻。这是天主教辅仁大学的校徽饰品,在台湾的外省学生中很常见。他狐疑地打量着林默涵:“你弟弟?“

“是表的,“林默远抢先回答,同时用脚尖在林默涵鞋尖上划了个圈——这是危险信号!“我表哥从台南来投奔我,还没找到住处......“

“是吗?“魏正宏突然抓住林默涵的手腕,将他的手扭到背后,“那正好跟我们回队里‘住‘几天。“特务们一拥而上,冰冷的手铐锁住了林默涵的手腕。

经过神龛时,林默涵看见红绸布下露出半截蓝色袖口——和赵大海昨天穿的衣服颜色一致!他突然剧烈挣扎起来:“放开我!我要见神父!“这个举动让魏正宏更加确信他心里有鬼,厉声喝道:“带走!“

押解途中,林默涵注意到弟弟始终保持着三步距离,左眼纱布渗出的血迹越来越多。经过旗津轮渡站时,林默远突然脚下一滑,撞在押解的特务身上。混乱中,一张小纸条悄无声息地飘进林默涵的裤脚——是用摩斯电码写的“明晚八点,爱河铁桥“。

高雄市警察局的审讯室比台北的更加简陋,水泥墙上布满弹孔。魏正宏将台灯直射林默涵的脸,强光刺得他睁不开眼。“说!你的上线是谁?“审讯者的皮靴踩在散落的文件上,其中一份正是林默涵伪造的户籍资料——台南渔民“陈阿水“。

林默涵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落在对方胸前的钢笔上——那是美国派克51型,只有军情局高级官员才能配备。“我只是个卖渔具的......“

“卖渔具需要用摩斯电码?“魏正宏突然将一叠照片摔在桌上,全是林默涵和赵大海在巷口接头的画面。最清晰的那张,恰好拍到他递给对方钓竿的瞬间。

林默涵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些照片的拍摄角度表明,至少有两名特务在不同位置监视。看来从他抵达高雄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掉进了魏正宏布下的陷阱。

“赵大海在哪儿?“魏正宏的声音陡然拔高,皮靴狠狠踹在桌腿上,金属桌腿与水泥地面摩擦发出刺耳声响,“共军可能进攻东山岛,司令等着这份布防图制定防御计划!再不说,我让你弟弟来陪你!“

这句话击中了林默涵的软肋。他想起八年前那个雪夜,特务闯进家里搜查时,弟弟死死护住藏有电台的木箱,任凭警棍落在背上。“要打就打我!“少年的嘶吼声至今还在他耳边回响。

“他死了。“林默涵突然开口,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在渔具店火灾里烧死了。“他知道魏正宏不会相信,但这能争取时间——按照摩斯电码的约定,如果他没有在明晚八点出现在爱河铁桥,默远就会启动第二套方案。

魏正宏冷笑一声,从抽屉里拿出个金属盒子。打开的瞬间,林默涵的瞳孔骤然收缩——里面是那支被折断的竹制钓竿,第三节竹筒已被撬开,露出里面藏着的微型胶卷!

“你以为把胶卷藏在钓竿里就安全了?“魏正宏用镊子夹起胶卷在灯光下晃动,“可惜你的小同党太不经打,还没动刑就全招了。“

林默涵闭上眼睛,赵大海叛变的事实像烧红的烙铁烫在心上。他想起那些被蒸汽烫伤的手指,想起鱼篓里“三短两长“的暗号,突然意识到所有细节都可能是魏正宏精心设计的陷阱。

“说不说?“魏正宏将胶卷凑近煤油灯,火苗舔舐着胶片边缘,“再不说,这份‘中美联合军演‘的布防图就要变成灰烬了。“

林默涵猛地睁开眼。对方知道军演的事!这个情报让他浑身冰凉——只有高层才有机会接触到军演计划,难道组织内部出了叛徒?

突然,审讯室的门被推开。一名特务慌张地跑进来,在魏正宏耳边低语几句。审讯者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狠狠瞪了林默涵一眼,抓起胶卷冲出房间。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将军要亲自审问“的惊呼。

林默涵瘫坐在椅子上,冷汗浸透了衬衫。他知道“将军“指的是谁——台湾防卫总司令孙立人。让这位四星上将亲自过问一个“渔具店老板“的案子,只能说明那份布防图的重要性远超想象。

深夜的牢房弥漫着霉味。林默涵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用指甲在砖缝里刻下摩斯电码。这是他和弟弟约定的最后联络方式,如果默远能看到这些划痕,就会知道他被关押的位置。

“哥!“铁门外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林默涵扑到栅栏边,看见林默远穿着宪兵制服站在走廊尽头,左眼的纱布已经换成新的。“你怎么......“

“我现在是宪兵队少尉,“默远的声音压得很低,他迅速打开牢门,“快走!孙立人明天就要提审你。“

林默涵跟着弟弟穿过迷宫般的走廊,每一步都踩在记忆的碎片上。1947年南京街头,少年默远也是这样拉着他狂奔,身后是追捕的特务;1949年上海码头,弟弟塞给他的那包银元硌得胸口生疼;现在,这个曾经在作文里写“要做哥哥那样的人“的少年,正带着他逃离国民党的监狱。

“你的眼睛......“穿过铁丝网时,林默涵摸到弟弟缠着纱布的左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