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章高雄港的秋潮(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男人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锐利:“找哪位?“

“老渔夫的表侄。“林默涵将杨桃放在柜台上,红纸包裂开个小口,露出里面黑色的硬壳笔记本。

张老板突然把算盘一推,算珠噼里啪啦落回原位:“仓库三号房有批新到的桐木,客人要不要看看?“他拉开柜台下的暗格,取出一串黄铜钥匙,“第三把是开仓库的。“

仓库里堆着半人高的木箱,空气里漂浮着木屑。林默涵用第三把钥匙打开最里面的铁柜,里面没有桐木,只有个牛皮纸信封。信封上用毛笔写着“沈墨亲启“,字迹与申报单上如出一辙。

他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叠文件:福建省晋江县的户籍证明、早稻田大学的毕业证书、台湾省警务处签发的居住证。最底下是张折叠的地图,用红铅笔圈出高雄市盐埕区的一处地址,旁边写着“明晚八点,带齐文件“。

当他翻开那本硬壳笔记本时,发现内页已被挖空,里面躺着个油纸包。解开三层油纸,是六张身份照片和一枚刻着“沈墨“二字的牛角印章。照片上的自己穿着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与此刻风尘仆仆的模样判若两人。

仓库外传来三轮车的铃铛声,林默涵迅速将文件塞进笔记本,连同牙膏管里的微缩胶卷一起放进皮箱夹层。他走到窗边,看见两个穿黑色中山装的男人正盯着“福顺栈“的招牌,其中一人的腰间鼓起一块——是枪。

“客人,您的货。“张老板突然出现在门口,手里捧着个樟木箱,“这是老渔夫托我转交的,说是您父亲的遗物。“

林默涵接过箱子,感觉到底部有暗格。他明白这是让他转移文件的信号,于是打开皮箱,将笔记本和信封放进樟木箱,再把几件衣服盖在上面。当他抬起头,那两个黑衣人已经走进了店铺。

“我们是调查局的。“领头的男人亮出证件,照片上的编号是731,“刚才有个红党嫌疑犯进了你们仓库。“

张老板的脸色变得煞白:“长官说笑了,小本生意,哪敢藏红党?“他的手在柜台下按了一下,林默涵听见后屋传来瓷器破碎的声音——这是销毁证据的暗号。

黑衣人搜查仓库时,林默涵正抱着樟木箱站在门口,像个受惊的店员。他看见其中一人用匕首划开稻草堆,另一人则用脚踢翻木箱,木屑纷飞中,他突然想起老渔夫咳出的血丝,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紧了。

“这箱子里是什么?“匕首指向樟木箱。

“是...是客人寄存的古董。“张老板的声音发颤。

林默涵打开箱盖,露出里面的青花瓷瓶。这是他在香港时特意收购的清代康熙年间的民窑瓷器,此刻瓶身上的冰裂纹在仓库昏暗的光线下,像一张布满伤痕的脸。

黑衣人用匕首刮了刮瓶底,没发现异常,又翻看了林默涵的居住证。当他们终于离开时,林默涵发现自己的衬衫已经湿透。张老板递给他一杯热茶,手指在茶杯边缘敲出摩斯密码:“明晚八点,盐埕区,接头人‘木匠‘。“

走出“福顺栈“时,暮色已浸透了整条街。林默涵提着樟木箱,走在骑楼的阴影里。路灯亮起,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墙上“剿匪救国“的标语重叠在一起。他想起三年前在上海外滩,也是这样的秋夜,妻子把这枚刻着“默“字的印章塞进他手里,说等革命胜利了,就用它给孩子起名字。

此刻印章正躺在樟木箱的暗格里,与微缩胶卷、身份文件一起,构成了“沈墨“这个全新的生命。他摸了摸风衣口袋里的牙膏管,胶卷应该还在。明天,他将以这个身份开始新的生活,像海燕一样,在暴风雨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航向。

码头的汽笛声再次响起,比清晨时更加悠长。林默涵回头望去,“福顺栈“的灯光在夜色中摇曳,像大海中的一座孤岛。他知道,从踏上高雄港的那一刻起,自己的生命就不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那个看不见的组织,属于那片被战火撕裂的土地。

夜色渐浓,他将樟木箱抱得更紧了些,朝着盐埕区的方向走去。明天,当第一缕阳光照进高雄港时,“沈墨“将正式开始他的潜伏生涯,而林默涵这个名字,将永远沉睡在太平洋的波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