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为什么不叫夏冬?(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咚咚咚!

“哪位?”庄毅问。

“学兄,我是王煜,奉族兄的命,来邀你参加篝火会。”

“啊,我睡了。”庄毅不想参加。

“韩毅,别装了,你就是睡了,也得给我起来。”

王煜说话就不客气了,“告诉你吧,这户人家只借宿,你们吃的喝的,都是我族兄一力承担。”

难怪,青涩少年口中的王师兄‘孤傲’、‘脾气不好’,却依旧对王师兄十分恭敬。

原来是平易近人啊。

易,是亿。

庄毅只好和杨征开了门,跟王煜下楼,加入篝火文会。

找个空隙挤一挤。

两边的读书人从鼻孔里发出‘哼’的一声,纷纷往另一侧挪。

都不想和他俩沾边。

如此,反而让庄毅和杨征,不用挤了。

王师兄看到他们坐下,这才开口:“人已经到齐了,我出本次辩论第一个问题,且只出这一个。”

“大家一路辛苦,小小辩论之后,再好好休息,为来日的牡丹花会做准备。”

听到这话,庄毅感觉王师兄没他们说的脾气那么差。

便听王师兄继续道:“我的题目是,《春秋》为什么叫春秋,而非夏冬?”

这个问题一出,都笑了起来。

问的很俏皮,但的确没怎么想过。

庄毅一听,感觉自己能给出十好几种不同的答案。

但这些答案可能超纲,还是选择最不会出错的标准答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当然,还有一个最深奥的,那就和历法有关。

众所周知:地球的角度是改变的,是以历法要随着时间推移,跟着调整。

今人的春和秋,与那个时候的春和秋不一样。

他这边在思考着,已经有人回答了。

“万物始于春而成于秋,是以,不叫夏冬,而叫春秋!”

“那么,万物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又作何解释?”

王师兄一番话,把对方问懵了。

“看来,你的书也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

不是,回答的不好?

他们都觉得,这回答的很到位!

也许是到位吧,庄毅心想,辩论辩的不是是非对错,而是输赢。

——那位书生错就错在被抓到漏洞,‘万物’作为主体,那么王师兄沿用的太史公的话,就更正确。

“何况,你告诉我,这句出自何处?”王师兄愠怒,“这次的牡丹花会,你不参加。”

说着,王师兄看向庄毅:“学兄,你来回答吧。”

回答还是要回答的,不辩论赢就行。

因此,庄毅略作思索,给出了另一个‘有漏洞’的答案:

“《内篇·六家》记载,孟子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然则乘与纪年、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故《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墨子·明鬼下》,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等语句。”

“从这样看来,春秋根本就是传统。”

这里的漏洞,就是没解释为什么周要用春秋当史书。

他在等王师兄拿这点攻击他,他再顺势认输。

完美!

但是王师兄迟迟没开口,而是惊讶的看着他。

因为……庄毅说的太自然。